马克思主义原理——导论

马恩格斯在《反社林论》中将克思主义原理分为三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内容;其中马哲为基础和方法、政治经济学为主体内容、科学社会主义为目的和归宿。

创立和发展

马恩将“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联盟,起草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社会根源:资产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有了相当的发展。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

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发展

列宁主义: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多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发展相结合创立。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

鲜明特征

科学性: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人民性: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

实践性:在实践中接受检验,随实践不断发展。

发展性:不断发展,与时俱进。

其中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集中表现为革命性,革命性指对以往一切加以改造。

价值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相关标志

《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唯物史观标志马哲的诞生。

《资本论》:阐述剩余价值理论,标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纲领标志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反杜林论》: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将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独有特点:科学和实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