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李晨一家,是09年。
当时,我们换了这个带露台的复式房子。她住我家楼下。我们装修时,李晨一家已经搬过来了。他们是以前住在小区原址上的回迁户。很质朴的一家人。因为我家装修有很大手笔的改动,水,电,非承重墙,都有大改变。自觉会很是打扰,就专门去楼下拜访了一下。李晨有两个女儿,那时大的上初中,小的还没上幼儿园。她的丈夫是个电工,瘦瘦的,很爱笑。他们说:没关系,你们尽管弄。这样我们就认识了,并且慢慢熟悉。李晨看着比我大一点,胖胖的圆脸,略显老气,我叫她大姐。
李晨是个下岗职工,每天就是给孩子做做饭。傍晚的时候,我会看见他们两口子带着胖胖的二丫,在楼下练习滑旱冰,许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他们一起教孩子滑旱冰的快乐情景。
那年正月里,我带孩子在离家不远的广场上散步。那是个傍晚,有风,天空零星飘着几只风筝。远远看到卖风筝的摊位。我就童心大发拉着儿子跑过去买风筝,挑了一个带粉色翅膀的沙燕风筝。我小时候就想有这么一个沙燕风筝,都想了好多年了。到挑好了要付款的时候,李晨突然从一旁冲过来,对卖风筝的人说,姐,你别收人家钱了,这是我家楼上的邻居。我才发现她竟在路的另一侧卖风筝。过年那段时间,他们一家没什么事,就想起了做卖风筝的生意。她姐也来帮忙。李晨穿着有些宽大臃肿的红色长款羽绒服,裹得严严实实,脸还是被风撩的黑红。她丈夫小刘蹲在一旁耐心拴风筝的线轴,看到我就朝我点头笑笑。我执意付了款。怎能白要他们的风筝啊,这么冷的天。她很不好意思,觉得要了我的钱,似乎很对不起我。我说,我到谁那买风筝都是买,到你们这买,小刘帮我们拴好了,教教我们怎么放,就最好了。
小刘细心的教会我儿子,风筝徐徐飞升起来了。沙燕美丽的翅膀有着淡粉,灰褐,墨绿交织的花纹,像是织锦飘逸的云霞,在天空轻轻摇曳。我和儿子跑得气喘吁吁又无比快乐。
回去的路上。我和儿子说起:虽然买风筝时妈妈给了阿姨钱,但是阿姨要送咱们风筝是一份难得的情谊。如果换了妈妈,大冬天的,也在大街上卖风筝,而且卖风筝不是为了玩,是为了谋生。要是我们的邻居来买风筝,我也就是给她便宜一些,我都做不到,慷慨的送给她一个大风筝。儿子很善良,点头说:妈妈,我懂,阿姨是好人。
那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的早晨。老公从外面锻炼回来,带回一个惊人的消息,说,李晨的丈夫小刘死了。小刘是电工,死于一次雨中意外的触电事故。我听了很惊心。那个微笑的瘦瘦的小刘死了,剩下两个未长成的女儿,和没有工作的妻子。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觉得空气中都是飘散来的悲伤。
再看到李晨的时候,她瘦得像换了一个人。所有的衣服都宽大了一号。以前梳的低低的小辫子,扎成了一个高高的小刷子。也许,她在用这种发型,表明内心的坚强吧。听邻居们说起,她去了她丈夫以前工作的公司工作,因为没什么文化和专长,就负责给老板一家,还有工地的工人做饭。
我看着她一点点坚强和乐观起来,她每天骑着一辆小巧的电动自行车去上班。看到我会朝我点头微笑。我们也会聊上几句。因为怕电动车丢了,每天她会把电动自行车推上电梯。她的女儿二丫,并不淘气,总是很安静跟在妈妈身后,不声不响的,胖胖的小脸,细细的眼睛,看不出悲伤。神情是开朗活泼的,眼睛也是安宁明澈的。冬天穿着天蓝色的羽绒服,围着严严实实的紫色围巾,戴着绣着小鸭子的绒毛手套,穿着红色的小靴子。让我忍不住想要抱抱她,像抱抱一只可爱的小鹿。我想李晨一定费了很多心思,为她提供了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她不至于感到父亲离去的委屈和哀伤。有时晚饭后,我在楼下散步,会看到她们母女在滑旱冰。看到二丫咯咯笑着,李晨跟在后面慢慢走,和所有的家庭没什么两样。这时我就会突然想起小刘。他再也不能陪二丫滑旱冰了,想到这,心就会微微的疼一下。
曾经,我用面包机做出了新鲜出炉的面包,托在一个漂亮的大盘子里给李晨她们一家送去。她们母女三人,兴冲冲的围过来,一人撕一块热乎的面包放到嘴里,真诚的赞美面包做得好吃。让我心生欢喜。我回来美滋滋的和儿子说起,她们都说我的面包好吃。儿子说,妈妈,您谦虚点儿好不好,阿姨一家人都那么善良,估计您拿一个生面团过去,阿姨一家也会夸赞的。让我面红耳赤又觉得言之有理。
有时,我们从草莓园新摘来草莓,我会挑出大个红熟的,放在小篮子里让儿子送过去。她也会在小篮子给我们捎回她自己做的泡菜什么的。初春的时候,李晨会打发二丫给我们送从老家的平房摘的嫩香椿,或者是焯好了攥成团的新鲜荠菜。这是多么难得的情谊。我儿子说,我一看到楼下的小妹妹,心里就很难过。她戴着小绒线帽子胖乎乎的看上去那么乖,可是,却没有爸爸疼她了。
日子就这么细水长流的过去。
今年春末,由于丈夫工作变动,我们暂时搬离小区。临走前,我挑了一些孩子小时候喜欢看的的铜版纸彩页的童话书去李晨家,送给二丫,算是做一个告别。并且嘱她,大女儿考上大学,一定要告诉我。
李晨的大女儿考上了一个还不错的二本学校。我打电话问起,说是网上录取了,录取通知书还没到。我再想起来,已是八月底,都快开学了,就赶忙包了一个红包送去。她高兴的拉着我的手,说,这么巧,明天我请客。你一定要来,来啊。都是我的亲戚,还有这些年的邻居。
第二天碰巧我很忙,一直忙着处理一笔特殊的业务,到下班了还在忙。李晨给我打电话,你一定要过来,等你过来我们才上菜。我一听,忙完手里的活,连白衬衫都没来得及换下,就匆匆赶过去。李晨带着两个女儿在楼下热切的迎接我,两个女儿都乖巧的叫我阿姨。
餐厅里坐了满满几桌人。大家多是李晨以前家属院的老邻居,他们都彼此认识,我去了虽不认识,也并不觉得陌生。桌子上摆着花生,瓜子,还有糖果。她的小女儿二丫,乖巧的挨着我坐,往我手里递她挑出来的认为最好吃的糖。我的旁边是李晨打工的单位的老板娘。李晨,穿着一件红色的半袖,一条黑裙子,兴冲冲的穿梭忙碌。还把我介绍给她的邻居和亲人。
吃饭的时候,菜上了满满的一大桌,层层叠叠几乎盖满了桌子的两层。所有她能想到的好菜,烤鸭,四喜丸子,扣肉,清蒸鲽鱼,基围虾,牛蛙,香辣蟹,都有。让我们都觉得很不落忍。都说她点菜点多了。她笑,说,不多,不多。
最近参加过不少喜宴,升学的,结婚的,生子的。这个喜宴却最是印象深刻了。浓浓的情谊,暖暖的祝福。还有,含泪的微笑。
吃到一半,她带着大女儿逐桌的给大伙敬酒,大女儿梳着齐耳短发,胖乎乎的,很阳光,比她还要高出多半头了。她说起感谢的话,大家也真诚的祝福着。她的眼睛突然就有些湿漉漉的雾气。这一下,我们的眼睛也都有了湿漉漉的雾气。不过,那抹湿漉漉,也就在眼圈里一转,就隐没了,没有滴落下来。我们也就赶忙岔开话题,忍下了。她让大女儿在我们每个人的杯子里再添一些雪碧。大女儿抱着硕大的雪碧瓶子,有点急促的倾倒在我们的面前杯子里,泡沫一下就四溢开来。
李晨看着女儿有点笨拙的样子,笑着说:“别急,慢慢来,它才不会起那么多泡沫。”我的心突然为这句话感动了。
想起了屠格涅夫有一篇叫做白菜汤的文字。说的是一个孀居的老妇人,新死了她唯一的儿子。有个好心人去看她,一路上想该怎么安慰她。到了那里,看到老妇人正安静的喝一锅白菜汤。好心人说:你怎么还能喝得下白菜汤。老妇人慢慢说,汤里放了盐,倒掉了多可惜。李晨可能没看过屠格涅夫,可是她在多么坚强快乐的活着。要是我们遇到什么难事,我们也该记得:别急,慢慢来,它才不会起那么多泡沫。
后记:这篇文章写于多年前,曾经胖乎乎的小二丫也长大了,今年高考了。考出了609分的好成绩。昨天晚上,我为她志愿填报做了最后把关。应该能去个很不错的211院校。我把我的图书证给她用,她要去图书馆学习大学英语了。日子流淌,初心尤在。期待着又一场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