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4/100

戒讽刺

谁无恩怨?谁乏牢骚?悉以填词泄愤,是次一书者,非阐明词学之书,乃教人行险播恶之书也。

作家或者编剧在完成一部作品时,时常被人问及,“某某是以某某某为原型的吧?在这点上很相似呢。” 也就是说,人们对作品加上自己的解读,李渔的观点则是:

而好事之家,犹有不尽相谅者,每观一剧,必问所指何人。噫,如其尽有所指,则誓词之设,已经二十余年,上帝有赫,实式临之,胡不降之以罚?

在作品创作中,创作者应该保留的初心:

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劝使为善,戒使勿恶,其道无由,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弥灾之具也。

凡作传奇者,先要涤去此种肺肠,务存忠厚之心,勿为残毒之事。以之报恩则可,以之抱怨则不可;以之劝善惩恶则可,以之欺善作恶则不可。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而后鬼神效灵,予以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芳。

感悟:

因为每一位大众观看者就是剧本或者文学作品的评审者,同时也是被作品影响很深的人。当下新媒体时代,好的作品和差的作品总是在第一时间被观众所点评。同时也会看到很多因为观看某部电视剧或者电影而改变人生志向的故事。所以一部被大众所审核的作品,其撰写者自身的价值观,写作的态度以及笔触传递的力量,是其作品是否被接受的重要指标。也因为众口难调,各种质疑和解读都会使作品偏离愿意。所以为此,李渔特意提到“戒讽刺”,以赤子之心,创作,以虔诚之心,审视作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改变命运的秘诀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
    仁木阅读 12,562评论 1 35
  • 倘若,六月的开始没有狂风的肆虐,没有冷雨的侵袭,可否,依着蓝色风信子传来的讯息,且容我在碧水蓝天处找你。 那, 万...
    慕鹘阅读 1,131评论 1 0
  • 消息转送 重写respondsToSelector 消息禁用
    Lifeasy阅读 3,153评论 0 0
  • 其实听心声这种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有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障碍,人会给自己设定很多的假象,假装自己爱上了别人,假装愿意结...
    白鹤清阅读 3,60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