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风凉
一笑便是春光
这是我昨天想尝试写情诗的开头,然后就这三句,就没然后了。
本想好好的尝试一下写首情诗,感觉情绪也到位了,时间也够,但是就是写不下去,感觉诗歌应该是另外一种手法,我现在属于完全摸不到头脑。
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来我爹,一个写了几十年诗歌的人,突然觉得能写几十年诗歌,且能出诗集的我爹好厉害的说。
我爹的诗歌我没有好好去读过,因为我害怕读这种字数不多的文字,怕读不出精髓。现在想来不愿意读诗歌是不是因为小时候,书本上所有的唐诗宋词,长诗或者短诗都属于背诵的范围,现在落下了毛病。
其实我与诗的结缘已久,久到我还没有上小学的时候。我在小学毕业前的时光简直是我的人生巅峰,5岁入学,因年纪小,不能顺利入学,老师为难我的入学考试,我松松就踩于脚下,昂头阔步地以优异成绩进入小学。
写上面这段经历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在5岁前,我识字就已经最少上千。所以我第一次作出文学上的成品,就是在5岁左右,是一首七言诗。其他三句记不住了,只记住一句:落叶好像黄蝴蝶。我爹读了后,对我夸奖尤嘉,说这句话太有意境了。那是我记忆里最早得到肯定的文学作品,以至于很长时间我说的话都是雪花像白蝴蝶,花瓣像红蝴蝶之类的。
我第一篇发表的文章,也是以诗的形式。我记得是高一,当时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就是写一篇给母亲的诗。其实当时我已经在学渣的道路上走得坦荡荡,但是语文课已经是我为数不多喜欢的课程了,自然积极响应。
这首诗歌的创作过程我一点都记不起来了,题目是《以母亲的名义》,我承认我起题目的名称一直都烂,包括这首诗。当时老师只是收集成册,一人一本发下来了,但是没想到老师却拿着这本诗集送去了当地报纸的编辑部。然后突然某天,老师在课堂上说有三位同学的诗歌发表了,其中就有我。
现在已经想不起来当时是什么心情,只是现在还记得当时我获得了15元的稿费,怕是人生第一笔稿费,也是人生的唯一笔从正规编辑部拿到的稿费。
但是这件事,没有让我在当作家的路上行走,也没有想成为诗人。我曾经同诗人最近的时候,可能就是帮兄弟写情诗追姑娘,好在兄弟们对情诗这种事情不太热衷,我也没有成为写情诗的高手。
诗歌的形式其实简洁明了,但是对于我这种说话啰嗦的人,写诗实在太考验用词了,如何用最短的话表达最丰富的感情,这个至少是我现在不能驾驭的。
文学的形式有很多,我独爱写散文,因为我属于思维跳跃,想到东又跑到西的人,散文实在太符合我的气质了。我爹读过我每篇在简书上的文章,给我说过,我现在的词语和句子都很有特点,就是这个中心思想抓不住,一篇文章下来都看不出来表达什么意思。
我对于读者的意见向来重视,特别还是在我眼里的“诗歌大咖”。所以我现在慢慢开始在写之前,尝试先想想今天的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然后在写文的过程中,不断的把跑偏的思维和文字努力往回拉拉。
其实多尝试些写作的形式也是好的,但是就是怕写不出来,就同一句歌词:就怕空气突然安静。所以在现在这个阶段我还是不要尝试诗歌了,不然这突然安静的感觉确实让我感觉到憋屈。
人总是要好好地把自己擅长的做到最好,再去试试别的,这样的写作方式可能才是最适合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