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登”是近来流行的网络用语,常被用来调侃一些中老年人略显滞后却又自居主流的言行。
人生行至中途乃至后期,总难免经历那样一个阶段:明明已与青春渐行渐远,却迟迟不愿把自己归进“中老年”的队伍;虽然脚步早已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却仍渴望站在舞台中央,无法甘心沦为配角、退居幕后。于是,在一些强求存在感的时刻,不免显得尴尬,甚至演变成一场不大不小的“灾难”。
前些日子,单位年度考核结果公布,一位与我年纪相仿的“老登”同事愤愤不平地对我说:“明明你做得那么好,却没拿到‘优秀’只评了‘及格’?是不是就看我们这些老人不顺眼?”
而我却觉得,这再正常不过。这个世界的话筒,本就该交给更年轻的声音。时代的舵盘,也理应由新生代去把握。
所以我说,不如做一个识时务的“老登”。
首先,学习适应没有聚光灯的日子。退居幕后,依然认真完成分内之事,尽职尽责、发光发热——哪怕不再被所有人看见。
其次,要学会收敛自我膨胀的冲动。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世界没有我,照样运转,甚至可能运转得更好。这不是失落,而是领悟。
更重要的是,这正是重启自我存在意义的起点。当名誉花名册上不再有你的名字,当圈子渐渐不再围绕你转动,你却终于有机会摆脱外界标准的绑架,真正开始为自己而活。不必期盼他人的注目与认可,而是回归从容,建构自己内在的秩序。
杨绛先生在《一百岁感言》中写:“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所谓“老登”最好的打开方式,或许正是:看清舞台的转移,却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从容地、真诚地、深情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