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笑的事情,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 罗尔有三套房,但在女儿重病的时候,选择了向广大网民求助。 我想:可能是他违背了“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原则吧。
想起一个朋友的故事,他是沙发客,有个男孩到上海找工作,他收留了那个男孩。说好的住三天就走,结果,住了一星期还没走。后来,朋友把那个人赶走了,因为他影响了朋友的生活。
我们都是俗人,都怕麻烦。如果别人给我们添了很多麻烦,我们能想到的就是,让他尽快从我们的世界消失掉,别无他路。可能他觉得,只是住几晚,又不会有多麻烦。但是,对那个朋友来说,猛然间,房间多了一个人,还真不习惯呢。三两天,没问题,时间久了,会觉得很别扭。
还有个故事,也是关于麻烦人的。有个老乡,据说在城市混得风生水起的。于是,当他回到家乡,就有个亲戚,让他把他家孩子带出去,觉得跟着他混,一定有饭吃。
然后,他带着这个刚成年的孩子去城市。给他找的餐厅服务员工作,他呆几个小时,走了。给他找的电话营销工作,不到一天,闪人了。但是,他只有高中文凭,别的工作又做不了,就这样,挑挑拣拣,几个月过去了。后来,那个老乡干脆不管他了,因为太麻烦了啊。
人,很难做到万事不求人,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麻烦别人也有个度的。如果在别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帮助你,是情分。如果超出了度,被拒绝了,也是本分。
所以,在找人帮忙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承受范围,不要轻易越过别人的底线。毕竟,和帮你相比,人家的时间,金钱,等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除了父母,没人愿意心甘情愿的为你一直奉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为难之处。
比如,午餐的时候,你出去吃饭。同事让你带份饭给他,你可能很乐意,因为是顺路的事情,举手之劳而已。但是,如果你已经吃饭回来了,别人让你特意为他出去买饭,你不一定乐意,因为太麻烦了啊。
如果朋友有本书,她刚看完了,正好是你喜欢看又没买的,你可以问她借。但是,如果你想看哪本书,就让你的朋友给你买,就有点过分了。毕竟,她没有这个义务。
有时候,我们会想当然的觉得,别人就应该帮助我们。不管是举手之劳还是很费劲的事情,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帮助。其实,这个世界,谁也不欠谁的啊。
有时候,我们给别人添了麻烦,却浑然不觉。比如,闯红灯,半夜三更在房间唱歌,手机铃声太响亮……闯红灯,干扰了司机的视线。半夜在房间闹腾,会影响到邻居。手机铃声太响,会打扰到别人。
不给别人添麻烦,就要心中有别人。包括如厕后,把马桶冲干净,洗手后,把洗手台收拾干净。当我们都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并且尽量不打扰别人,严格自律,就做到了不给别人添麻烦。这样,才会自己心情好,别人也心情好。
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尽量不去麻烦别人,不给别人添麻烦,你做到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