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服己(八)(李笑来)整理

上次我们说到,求知是为了真相,接受并对那些违背直觉的真相习以为常才能不断进步。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以理服己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的求知(比如概率论)。想想那些无知而无畏,又因为无畏而进一步无知的人,是可耻的也是可怜的。知道了要求知,知道了要以理服己之后,其实还有一个坑,就是如何避免陷入无意义的争论中。这就是本次课的主题:明晰举证责任

还是先上图:

来自我的幕布

插播个广告,欢迎使用我的幕布推荐码:https://mubu.com/inv/123114


之前我们已经提到,仅靠逻辑无法解决争议。因为:价值观不同,知识体系不同时,都无法得出统一的结论。因此,你应该已经知道,解决争议的前提是要有足够清晰的概念,同时还要将价值观放一边,从真相从事实出发来讨论。不过呢,你还是可能会遇到这种问题:

比如,有朋友想做某事,你问他: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他反问道:那你倒是说说这么做有什么坏处呢?你顿时哑口无言。。。其实,你的朋友犯了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就是“举证责任不清”。道理是这样的,一个命题,证明其正确与证明它的反面正确的难度是不同的。就好像证明“你欠我10万元”和证明“你不欠我10万元”的难度是不同的。因此,你不能因为我无法证明“我不欠你10万元”,就要求我还你10万元(是不是有点绕?)。

因此呢,有意义的讨论和争论是需要明晰举证责任的,否则你就会莫名其妙的被推入坑而不自知。其实,你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就是我们之前说的价值观或者说概念的角度)来分析举证责任不清这个问题。因为肯定论断和否定论断的前提假设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同意一件事有好处才做,那么久应该证明该事情的好处,而如果认为没坏处就可以做,才需要证明该事情确实没有坏处。也就是说,你的朋友转移了论点。

最后呢,李笑来还是提出了一些特例,比如,公务员有义务回应关于他收入的质疑,其实是因为他们的权利是由公民赋予的。在这种情况下,举证责任就会发生迁移。

So,这次课的内容对你来说有没有什么帮助呢?对于我来说,这次的课比较突兀,因此我也就从简处理的相关内容,如果你感兴趣,推荐你去读一下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你会发现,这一课正好是里面的一部分内容,在书里,结合前后文章,就不显得突兀啦。

不知不觉,多贝网上李笑来的《以理服己》系列课程就结束了,我想,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觉得意犹未尽。无论你是否认识李笑来也无论你对他的评价如何,求知都是我们必须要走的路。希望读完该系列的小伙伴能继续保持求知的热情,也欢迎和我交流讨论~我的微信是q734550709,谢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穷尽手段打出综合拳进行全面辩护 ——赵某某被控诈骗百万无罪案 承办律师:徐宗新 承办律师:孙立波 【案件概况】...
    杨昆刑事律师阅读 5,704评论 0 1
  • 昨天说了一点潘金莲,今天再来说说李瓶儿吧。 潘金莲尽人皆知,那李瓶儿又是谁呢?“金瓶梅”之“瓶”指的就是李瓶儿了。...
    墨上秋阅读 4,837评论 0 0
  • ❤复利曲线的普适性?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件都可以用复利曲线进行清晰的描述,但也不是绝对的。 ❤现实世界中符合复利曲...
    孤独中的喧嚣阅读 2,953评论 0 0
  • 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将“家庭”换成“婚姻”,同样如此。 在不幸...
    星空慢读阅读 3,511评论 4 4
  • 既然已经工作了,步入社会了,就要考虑稳定下来了。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饭局哦,一定要来哦。 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某某阿姨...
    王海怪阅读 79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