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葬礼都是喜丧

遇上一场葬礼,死者是我的本家,辈分上仅比我大一辈,我该叫她大娘,但年龄上她要比我大两辈——她享年97,当为喜丧。

我发现,喜丧一词也可以作为泛指,即并非只有高寿而终者的葬礼才有“喜色”,几乎可以说,所有的中国式葬礼都透着“喜色”。

首先说,农村的葬礼比婚礼热闹多了。对,是热闹。婚礼只有一天,葬礼却要三天。算上葬礼的夜晚也有仪式要做,而婚礼有众多亲友参加的程式,其实只有早上到中午这几个小时,一天都不到,两者的热闹程度相差就更大。

再者,婚礼可以借口不去,不要紧,葬礼该去不去则为失礼。所以比参加人数,也是葬礼胜。还有,葬礼的程式比婚礼复杂得多。所以,葬礼的热闹程度堪称民间礼仪之最。

但至此,我还没有解释为何说葬礼是一种热闹,透着“喜色”。其实不用解释,参加过葬礼的都知道,死亡真的是“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更何况,我长大了才发现,亲戚的悲也很少是深悲,特别是对年老而终的,悲多是做做样子。于是,悲沉下去,热闹浮上来。

农村自从取消公社和生产队,把生产单位降为家庭,家庭之间的链接就越来越少,即使是亲戚之间。虽然行政上还有村级组织,但它并不“组织”什么,各家各户一年到头都是各行其是,上20人的公共生活几乎为零。

没有,不等于没有需求。能聚起上百人的婚丧嫁娶之事,就成为农村最大最普遍的公共生活方式平台。平时不相见又有远远近近关系的人都在此间同时露面。所以往葬礼周边看去,净是握手致意的人,谈笑风生的人。如果是老外见了,定会觉得,这哪是葬礼,这分明是个大爬梯,是死者亲友高峰论坛。

网上那些在葬礼上跳脱衣舞的小视频,很多人看了皱眉甚而咒骂,我看没必要。脱衣舞不过是原有丧葬文化的自然延展,逻辑上和正统一点也不冲突。虚伪和荒诞本来就在,脱衣舞不过是把它们加重了、挑破了而已。

我说这些没有批判的意思。看淡生死,娱乐生死。挺好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四步思考。 旅游这件事情上,我觉得是有的选择的。如果在去哪里,住什么档位的,吃什么水平的餐,是看自然景观还是名...
    小火慢炖渺小阅读 2,286评论 0 0
  • 我经常喜欢问问题。 以前总是不好意思问,担心问的问题很低级,被别人嘲笑。初中的时候,鼓起勇气问一个好同学题目,结果...
    呼呼必胜阅读 2,682评论 0 1
  • 我一直以来都挺不理解那些打着“拿人钱财为人消灾”的幌子自我麻痹,实际上自己只是个没有任何立场和思想更谈不上道德底线...
    TheDaysOfCUI阅读 2,885评论 0 0
  • 《包法利夫人》有着太多太多令人回味的地方,以下主要是观照爱玛一生,从她的死亡中生发出的一二感想。 1.爱玛之死意味...
    锐一小婷阅读 4,853评论 0 2
  • 告白的那天晚上,我给自己做了一盘凉拌辣椒,那辣椒很辣,我现在都记得,就这样一边吃一边哭……
    想容阅读 1,8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