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拎清那些拎不清的朝代(十四)东周之战国:任性而小众的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弯弓射大雕(我好像乱入了)

在秦武王跑去周天子的都城,高呼着实现“秦国梦”的那一年,赵武灵王终于带领赵国奏响了改革主旋律——胡服骑射,那一年是公元前307年。同一年,秦昭襄王登上了秦王宝座,这一位君主,将与包括赵武灵王以内的三代赵王相爱相杀,比如,你所熟悉的,完璧归赵和长平之战。那么,我们来讲一讲这一位赵国改革的总设计师——赵武灵王。

鹰派作风

时光倒回到他继位的那一年,公元前326年,他的父王赵肃侯死了。魏国的魏惠文王(魏惠文王到这里来对号入座)不怀好意挑了事儿,与秦国、楚国、燕国、齐国以会葬之名,各自派一万精兵到赵国来参加先国君的葬礼。

彼时15岁的赵武灵王,可没有慌了手脚,他的手腕儿跟如今美国政坛的鹰派作风有点像,乃是一个强硬派。

他命令全境戒严,一级戒备,同时利用各国的地域和相互关系,彼此牵制:一是调动赵、韩、宋三国的军队,呈品字型结构,将秦、魏、楚、齐四个国家处于可能多面受敌的处境;联系了越国(春秋时越国的故事戳这里)制衡楚国的东面;联系了少数民族部落楼烦从背面对燕、中山形成进攻压力。控制了武装力量之后,赵武灵王命令五国军队不得进入赵国边境,只允许使者携吊唁之物进入都城邯郸,五国想通过会葬捞点好处的愿望,就这样被打碎了。

胡服骑射

在赵武灵王的父亲赵肃侯时代,他们就时常与北方民族作战,赵肃侯为抵抗外敌,还修建了赵长城。赵武灵王发现,中原地区各国交战频繁,局势焦灼,很难有所突破,他转而向北方发展,这就跟秦国的路子有点像了,秦国当时是先向西边扩张, 扩大了版图,渐渐站稳大国的脚跟。

在往北推进的过程中,赵武灵王还发现,胡人之所以打仗这么厉害,与他们的服饰有关。当时中原人士以中国自居,旁边都是狄、胡、戎、羌,是一些野蛮人。但赵武灵王却思想超前、十分小众,他看到的是胡人穿窄袖短袄,便于生活,更便于打仗,胡人所使用的骑兵、弓箭,与中原国家的兵车和长矛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他提出了“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后世称之为“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的改革,总会遭到贵族的反对。赵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认为,胡服是“变古之教,易古人道,逆人之心”(《史记·赵世家》)。赵武灵王没法子,只好亲自去说服他,搬出老祖宗赵简子、赵襄子改革的例子来,公子成终于被说服。

于是,赵武灵王自己带头在朝堂上穿起胡服,最有威望的贵族公子成也穿上胡服,一些贵族大臣还想反对,被赵武灵王一一说服,于是胡服骑射就正式推行。赵武灵王不仅穿胡服,在位期间打破传统用人观念,重用少数民族的大臣,为固化胡服骑射的成果起到了推动作用。

图灭中山

在开展“胡服骑射”的第二年(前306年),赵国就向中山国发动进攻,改革后的兵将果然勇猛,一路攻到了中山国的都城灵瘦附近,控制了太行山通道井陉。我们这种地理盲,井陉不过就是两个生僻字,但对于打仗的人来说,这就是"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的兵家必争之地。

这一次出兵,还趁着秦国内乱,即秦武王死后,诸位公子争夺王位的戏码(秦武王举鼎的事情看这里!看这里!),攻击了秦国与少数民族林胡的交界地带榆中,林胡王向赵武灵王献出了大量的好马,赵武灵王还招募大量的林胡勇士,编入骑兵之中,又增加骑兵的战斗力。

“胡服骑射”的第三年(前305年),赵国从、北、西三个方向合攻中山国的都城灵寿,赵武灵王向中山王索取四个城继而退兵。你以为赵武灵王大发善心,当然不是,彼时秦国的内乱以宣太后(《芈月传》中的芈月)得胜,赵武灵王主张立在燕国为质的嬴稷为秦王,也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

这已经不是赵武灵王第一次干涉别国内政了,还记得上一回他立了谁?燕昭王,就是打得齐闵王只剩下两个城的燕国国君(逆转乾坤的燕昭王)。总之,他立的两个王,一个使燕国富强起来,一个使秦国利于不败之地。如果他知道,这次他立的秦昭襄王后来任用白起为将,发动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40万军士,会否悔得连肠子都断了。

此后又发动了多次攻击中山的战争,灭中山的大任,最后在儿子赵惠文王当国君,自己当主父的时候完成的(公元前296年)。

自称主父

赵武灵王是一个有点小任性的君王,很有想法,也很敢做。“胡服骑射”后,他想到外面走走,考察一下别国的军事实力和风土人情,他就将国君的位子传给了儿子赵惠文王。他的传位,不同于乾隆将皇位传给了嘉庆,自己遥控朝政的那种做法,而是真真切切让儿子主政,自己自称“主父”,就是太上皇。

历史上记载的这个事情,我觉得很有趣。当时,秦国已然强大起来,赵主父就决定亲自去秦国考察地形,并且他特别想见一下秦昭襄王。他假扮赵国使者,亲自拜见秦昭襄王,向他禀报赵武灵王传位之事,秦昭襄王觉得这位使臣颇有气度,心中生疑,派人再去请他,赵主父早溜了。

这就让我想起有关曹操“捉刀小吏”的故事,曹操有一回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认为相貌丑陋,不能够给使者留下威严的形象,就请当时长得“威重”的崔琰来假扮他,曹操自己则在一边假装是执掌文书的小官(一说是握刀的武官)。接见结束后,曹操那多疑的毛病发了,就派人去问:“魏王何如?”结果使者回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无怪乎,易中天将曹操说成是可爱的奸雄。

此处,我再多个嘴,简单扒一下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在位时期,是赵国的强盛期,取代了原先齐秦争霸的局面,变成了秦赵争霸。说起赵惠文王,你可能陌生得很,但说起他在位时启用的廉颇和蔺相如,大约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这个,只要你学过高中的一片古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必定会心一笑。

但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这场任性最后导致了“沙丘宫变”。赵主父晚年之时,因看到自己的长子公子章向赵惠文王行礼,感觉十分痛心。赵主父为公子章讨封,借此激起了公子章与赵惠文王兄弟两人的政治斗争,自己就可以重新掌权。赵武灵王以到沙丘这个地方选墓地为名,要两个儿子陪同,意图夺权。公子章先下手为强,但赵主父被公子成迅速控制起来,困在宫内禁止出入,因没有存粮而活活饿死。

当初传位也是他一心要传的,晚年灭了中山国,大约也是寂寞。赵武灵王任性而小众的一生,大约也是猜到了开头,没猜到这结局。


如何拎清那些拎不清的朝代(一)三皇五帝

如何拎清那些拎不清的朝代(十二)东周之战国:逆转乾坤的燕昭王

如何拎清那些拎不清的朝代(十三)东周之战国:秦武王举起的大秦荣耀

如何拎清那些拎不清的朝代(十五)东周之战国:芈月之子秦昭襄王的二三事(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