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贯之”论

一以贯之语出《论语》。一则在里仁篇,原文是——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一则在卫灵公篇,原文是——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的“一以贯之”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两处的“一以贯之”是一个意思吗?非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可以看出前者是孔子对曾子说话,可看做孔子与曾子论道所言;后者是与子贡论学说的话。曾子在孔门年龄是比较小的弟子,大概因曾子年龄尚轻,还不够定性,孔子才对他说了这番话。我们不论曾子所言的忠恕是否就完全是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在我理解孔子对也你一说“我的做人原则是始终如一的”,所以孔子的“吾道”就是做人之道。如此理解曾子之意也便就具体而微了。孔子的思想注重探究人与人的关系,换个角度可视为伦理。而人人关系一方面就是对自己该如何,一方面就是对他人该如何。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这也正是曾子之谓也。

子贡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中年龄较小的,又比较聪明善言,所以学习难免会飘飘然,不扎实。孔子针对此种情况,便和他探讨学问问题。就问子贡,你是认为我博学多识吗?子贡未及多想,回答是呀!不是吗?孔子直接否定了子贡的看法并告诉子贡我的学习是一以贯之的。这里有一个问题,一以贯之与博学多识有什么差别?孔子博学笃定无疑,但却不能说明其学的能力究竟如何。孔子一言一以贯之就是告诉子贡我的知识和学问是一个整体,是相互关联的生命整体,而不是零碎的堆积。大量的碎片化的知识或学问也可以称之为博学多识。而融会贯通的知识或学问则是生命化的一体的博。碎片化的博“学”只能炫耀,难有实际功用。孔子与子贡论学是要告诉子贡学要融会贯通,要老老实实面对学问,不可以浅尝辄止。

学贵融会贯通而非杂博多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
    鹏哥有声阅读 8,581评论 0 1
  • ‌#护士节快乐、你喜欢现在的你么# 那年5.12过后,许多人知道了这个护士节的存在,许多人对护士这个行业也心生了...
    西贝暖暖阅读 1,644评论 2 3
  • 好像从高考结束后,就从未提笔写过什么,更别说文章小说了。我从来就是那种傻笑的“傻大姐”或者大咧咧的“女汉子”...
    银袋空空阅读 2,361评论 3 3
  • 那年夏天 风很轻 云也淡 十里麦场 他的手触碰了她睫毛 留下了一抹笑 指尖残留的味道 渗透到十年后 今年夏天 风很...
    子曰0215阅读 1,007评论 0 0
  • 我已经记不得是从那一年开始看央视《春晚》成为我除夕之夜的固定传统了。每当大年三十晚上临近8点的时候,我的眼睛就死...
    白云望海阅读 1,25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