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世界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这本书,作者杨素秋是一位从高校借调到文旅局挂职的干部,从单纯的教学岗位转到公务员队伍这种独特的视角,让这位老师对于两者工作上的差异与独特的心态描写得特别细致。

身为学校内部行政岗位的我对于这本书作者所描述的一些现象感同身受。

印象最深刻处有三:

一是行政干部的一些习惯,很微妙,但是确实存在,比如在食堂吃饭的时候,领导通常都和本级别的领导坐一桌,或者同部门的上下级坐一桌,但在我参加工作的那会儿,我们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都还是穿插着和普通教室坐在一起的,聊的也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聊学生,聊考试成绩,聊孩子,聊老人,那会儿的领导也都是普通教师,很接地气,并不把自己看得很重,也没有那么远的隔阂。那会儿的领导真切地知道老师和学生想要的是什么,所提出的改进和措施都是切实为了学生的发展,没有那么多的口号和特色,但整体氛围是活泼的、积极的、向上的,这大概就是教育情怀和人文关怀吧,不是两个概念,而是真真切切地落在日常的每一个点滴。而行政干部,大概工作的目的和结果就只有“年度评审指标”了吧。文旅局的一把手居然说出“图书馆有什么用?花费这么多的投入值得吗?”这样的话,很愤怒,又很无奈,这就是现实。

二是行政干部的工作内容,很无奈,每天收发文件,签字,剪彩拍照,写推送,可太真实了。

“……下午加了半小时班,单位食堂已锁门,回家接到无数个电话:楼下邻居说天花板漏水上不住,房客说可能是地漏坏了,物业说应该是地暖坏了要我明天砸地板;A下属让我审文件,B下属让我处理网络舆情;领导让我明天别请假;C商人说招标文件有问题要反映,D商人说有些书目太稀有绝版了;教秘说学生补考成绩我没录入;招标公司说要改参数;研秘说我有个项目要写情况说明;MBA学生让我出试题,编辑提醒我论文快到交稿期限了;母亲打电话讲解纯种乌鸡和杂交乌鸡脚指头的区别……”

特别无奈,但每天感觉自己特别累,仿佛陀螺一般转了一天,到了晚上一盘点,发现日程表上的任务一件没完成,想要做的事一件没做。时间都耗在了这些“电话”上。

“遇到这种杂事我总想躲开,期望能换个人替我出面去做。”

我就是这样想的!

教师经常会抱怨本职工作没有时间去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那些与教育无关的事。而上级部门也同样无奈,可能是这个时代太快了,任何人都难以真正安下心来做一件事,每天充斥着没完没了打断思路的电话、各种数据、各种必须限时完成的任务。以及最重要的一点是与人的关系,无论是筹备图书馆,还是去参与各类活动,无论是视察,还是解决纠纷,都是在各种各样复杂的关系里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没有政治智慧的人,还真的是很难胜任。在这里,你永远看不到热血沸腾、勇往直前的身影,多的是官场老油条,明哲保身的形象。非不想也,是不能也。个人英雄主义不适合这里,敏感性、大局观,这才是做行政干部应有的基本素质。

三是终于知道为什么有些图书馆(书店)一进去就让人流连忘返,有的图书馆(书店)一进去就让人想尽快离开了。书中提到过的问题,我真都遇到过,比如系列小说就一定会少个几本,让你看不完全;比如特色书目完全没有,所有的图书馆展书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完全雷同;还有外文书的不同版本的选择……

在读书的过程中,也和友人讨论,比如儿童的阅读区,现在中学生、高中生都有那么多必读书目,可是有几个孩子会去读,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成了刷题机器?又有多少孩子会去自主阅读课外书,有多少家长能支持孩子多读书,甚至是减少课外补习、做题这些事情,把时间留给读书呢?

当然背后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说,孩子的阅读习惯没有,基因、后天习惯都没有,那就没法读。

再比如,作业写不完,老师留的多,孩子自己的作业习惯不好,家长经常干扰。

再再比如,手机诱惑,刷短视频,社交都很浪费时间。

再再再比如,时间分配不合理,兴趣班等占用较多时间,没空读书。

阅读其实是一件无用的事,带着功利心去读,很难得到阅读的乐趣。


每个人都有过想开一家书店,或者成为一名图书管理员这样的藏在内心深处的念头。图书馆是怎样建成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既不美好,也不悠闲,那样的过程中,能让一个图书馆成为一个世外桃源、美好悠闲的场所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什么人能胜任选书的职位?约翰·科顿·丹纳在《图书馆入门》中为公共图书馆建构的理想的“选书人”的形象是这样的:这个人首先得是个书虫,有丰厚学养,能带领孩子们阅读好书。但他又绝不应该是个书呆子,不宜过于沉湎于书籍,要多出来走走,以免与底层老百姓脱节,无法了解低学历人群的需求。就像中国的那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可能行不了万里路,但至少让我们从内心深处爱上书,爱上阅读。没有热爱,图书馆也就只是个行政的领地,一个徒留外形没有精神实质的仓库而已。

特别喜欢作者描述出的各地的有特色的图书馆的样子,久美那在川西的藏区草原上,一个人一双手,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小小的图书馆,像一座绿野仙踪里的精灵小屋,疾风吹动草茎四方四正如同堡垒的灰褐色的建筑,书架直至天花板,一扇挨着一扇的窗,将阳光迎进来。飘窗外,事业辽阔,满眼都是蓝天雪山白云青草。读到这一章的时候我热泪盈眶。我大概永远也不会去拜访这座图书馆,但在这本书里,让我有了长足的想象。这大概就是世界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图书馆为我们提供了阅读的场所,而阅读是我们对抗这个在时空限制下、无聊的线性人生中最好的工具,图书为我们拓宽了生命的广度,让我们可以经历我们永远都不会经历过的人生旅程。

久美说“信仰是非常纯净的东西,不该标价格,它是无价的。”图书也是。



——廖木空青

2025.3.1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