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逛千灯
都知道年的味道是越来越淡,寂廖的城市,早己承载不下一派喧闹的大红大绿,更是早己模糊了年的传说与敬畏,一个年就从你我眼中,轻薄的掠过,在这最后一天,正月十五元宵节,让淡如水的年,悄无声息地垂下了它的眼帘。
江南古镇,都说是从烟雨中演绎出来的,味道应该不寻同城市,去古镇领略年的闹腾,是我们的奢想,踏上去千灯古镇的路程,更是让买了休闲卡的我们,了了一个心愿。
路程不长,一个多小时,从车上走下,才知道阳光明媚下的,还是冬天的凛冽,嗖嗖寒风刺骨,让兴致盎然的我们,落下了簇簇火焰。
一眼望去,倒是有那大红大绿的乡里景色,却没有喜感,少的是那份古朴沉静的安然与幽静典雅的气息,乱乱的布局,糊了自己的眼。
来到售票处,一向大大咧咧的瑛才惊呼道:休闲卡没有带!一看门票60元,貌似有点贵,当下愁坏了我们所有的人。
继续前行,找不到进口,也就漫无边际的一头扎进鳞次栉比的小店,看到一些游人拿着票,进出于各个小门,到底忍不住开口询问,原来是要先拿休闲卡换票的,古镇古街不要票,只有进景点才需要门票,这下瑛的问题可以解决一半了,大不了只逛古街古镇。
返回,换好票,细细数了一下,貌似有10多个景点,商量了一下,还是先从南街开始逛。第一站来到了延福禅寺,玲今年是本命年,所以她是见庙就拜,这样也正好如了我的愿,一起走进寺庙,一个不留神,瑛也手拿三枝香,进来了。
偌大的寺庙,空空荡荡,似乎也只有我们几个人,许是错过了早晨敬香的时辰,安静的让自己的心,在这一刻停了下来。
敬完香,又晃到后园,左右两侧长廊蜿蜒又绵长,印衬着黄色墙帷,也有几分壮观景象。没有继续往里走,错过了二个景点,还是后来才发现的。
沿着南街继续前行,街上行人不算太多,路很窄,逼仄的一条街巷,两排的屋檐差不多像遮雨棚一样,只留有一方长形的隙缝,抬头几乎看不见天空,如果是雨天逛这里,倒是悠闲自在,真可谓“足踩青石板,头顶一线天”。
小路两侧都是小门小店,空气中飘荡着一股浓浓的臭豆腐味,一家新出炉的糕,还是吸引了自己的目光,我一向喜欢吃乡下人做的糕,准备回家时再买。
千灯原名“千墩”,名出吴越争霸,又是昆曲的发源地。所以一路看到的一个个小门小馆,都与昆曲有关,一个馆里就有一个戏台,通常都不大,也就二层小楼,几乎没有人,剪票的工作人员也都懒懒散散的,所以差不多每次没票的瑛都会跟在我们后面就进来了。
最让人震撼的是“千灯灯馆”,这里汇集了一千一百三十三盏古灯,它集中反映了不同年代、不同质地、不同造型的灯具,一个个展厅似乎都在述说着古今中外灯的历史故事,照亮了这千年古镇独特的文化底蕴,这大概就是千灯古镇的来历吧。
来到顾炎武故居,本以为也是一个小宅子,没想到穿过大厅,豁然开朗,原来这里还有一个后花园,花园挺大,很有苏州园林的韵味,只是缩小版的古园林了。园子里开满了各色的梅花,虽然还是寒冷的冬天,满园的花香还是纷纷扬扬的吐蕊出阵阵清甜,溢满了眼帘,早春二月的清寒,就这样轻悠悠的晃进了你我的心中。
沿着青石板的小路一直往前走,沿街的建筑也像是很久以前的一个个故事,年代有点老,历经沧桑,却把古时这青石板路上走来的俏佳人,湮没于流沙般飞逝的时光里,如火如荼的演绎出一场旧时的风花雪月,岁月静好,韶光明秀,甚是感人。
中午时分,来到面馆,一碗热热的盖锅面,搅热了大家的心,说好陪我一起吃素的呢?早让这碗精致的面给抛到爪洼国去了吧,我也只能呵呵了。
一个小镇,不大的小镇,有点凌乱的小镇,让我们流连了大半天,还是感叹:如果临河的街面上有个雅雅的茶室,让奔波了大半日的游人小憩一会,那种感觉应该还是很不错的。只好改道去斜塘老街看灯会,不过那已经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了。
江南的古镇,江南的水乡,风情万种又韵味十足,我要游遍、写遍这江南的一份烟雨迷蒙,看花听雨,再慢慢与你一起来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