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5

启智“十万”书径,漫赏知识繁花

            河南张志华


一、书籍简介

《十万个为什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作者是苏联作家米·伊林。这本书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现象提出问题并解答,如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面包放久了会变硬等。它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带领读者探索科学的奥秘,激发读者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知识,是一本科普经典读物,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科学思维与探索精神。

二、阅读目标

A. 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或解决问题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用科学的眼光解释周围现象。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面对实际问题时的科学思维。

B. 本书能综合运用哪些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

预测与验证:根据标题预测内容,阅读后验证预测。

提问与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在书中寻找答案。

归纳总结:每章节结束后,总结关键知识点。

C. 本书应该关注哪些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

整体把握书的结构和主题,理解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局部深入分析每个问题的解答过程,注意科学原理的阐述。对比不同章节中的科学现象,寻找共通点和差异。

D. 在写作、展示、研讨与交流等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态度、习惯、表现等:

在实践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尝试撰写科普小文章,模仿书中的问答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如制作科学小实验视频或海报。

E. 其它自己认为合适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科学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阅读计划和评价

• 阅读时间:本次阅读计划为期四周,每周安排 3 - 4 课时的阅读时间。第一周每天安排 1 课时,用于学生自主阅读和初步了解书籍内容;第二周和第三周每周安排 3 课时,其中 2 课时用于深入阅读和实践活动,1 课时用于小组讨论和总结;第四周安排 4 课时,用于复习、拓展阅读以及最终的评价。

• 阅读方式:

• 自主阅读:学生在规定的阅读时间内,自行阅读《十万个为什么》。鼓励学生边读边做简单的笔记,标记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答案。

• 小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小组内成员可以共同阅读某些章节,然后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 阅读活动:

• 第一周:知识寻宝(自主阅读为主):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寻找书中最令自己惊讶或有趣的三个知识点,并记录下来。在本周末的阅读课上,每个学生有 2 - 3 分钟时间向全班分享自己找到的知识点。

• 第二周:问题大讨论(小组阅读与讨论):讨论问题包括根据书中内容,讨论自然界中的某种现象(如彩虹的形成、四季更替的原因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选择书中一个科学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讨论该领域的发展对现代科技的重要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深入探讨。讨论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向全班阐述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

• 第三周:科普小作文(书面表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十万个为什么》中读到的内容,选择一个科学主题,写一篇 300 - 500 字的科普小作文。作文要包括对该科学主题的介绍、原理的解释以及该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本周末的阅读课上,学生之间相互交换作文进行阅读,并评选出优秀作品在班级展示。在此处,读写结合点在于模仿书中的写作风格与结构进行创作。标注说明:通过阅读书中对各种科学现象的介绍方式,学生学习如何清晰、简洁地阐述一个科学主题,包括提出问题、解释原理和说明应用,从而提升自己的科普写作能力。


• 第四周:知识竞赛与拓展(复习与拓展阅读):知识竞赛内容包括准备一些与《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相关的问题,涵盖书中各个科学领域。问题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通过必答题、抢答题等环节,激发学生对书中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拓展阅读推荐向学生推荐其他类似的科普读物,如《昆虫记》《时间简史》等,并简单介绍这些书籍的特点和阅读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



• 教学评价表:




四、阅读过程

1. 自主阅读阶段及指导:学生自行阅读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书中的科学术语、概念定义以及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方式。鼓励学生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尝试通过上下文或查阅其他资料自行解决。读写结合点在于让学生读完章节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内容,写简短的读书笔记,锻炼提炼信息与文字表达能力。标注说明:通过概括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练习写作表达。例如,读完“水的奥秘”章节,学生可写下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形态变化及原因总结。

2. 分享交流阶段的指导:组织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与疑问。教师引导大家积极讨论,互相解答疑问。读写结合可安排学生根据讨论内容,撰写一篇小短文介绍书中印象最深刻的科学知识,分享给其他学生。标注说明:在交流基础上创作,使写作内容更丰富生动,也加深对知识的交流理解。比如在讨论“声音的传播”后,学生写短文阐述声音如何通过不同介质传播,结合讨论中的实例与自身理解。


链接学科

(1)这本书可以链接哪几个学科?

• 语文:书中以生动有趣的文字讲解各种知识,有助于提升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一些文学性的描述和故事也与语文学习相关。

• 科学:作为核心关联学科,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多领域科学知识,如为什么星星会闪烁、为什么铁会生锈等问题,能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帮助构建科学知识体系。

• 音乐:会涉及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乐器的发声原理等内容,像为什么钢琴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有助于读者理解音乐背后的科学知识,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 美术:在讲解自然现象、动植物等知识时,会提及色彩、形状等美术元素,如为什么花朵有不同颜色,还会有一些配图帮助理解,培养读者的审美和观察能力。

• 数学:包含数学原理和应用的内容,如为什么车轮是圆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等,让读者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你对本书哪些内容感兴趣,你还想探索相关的哪些内容?

• 感兴趣的内容:对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殊能力比较感兴趣,比如蜜蜂如何通过舞蹈传递信息、壁虎断尾后为何能再生等,这些内容展示了动物世界的奇妙。

• 想探索的相关内容:希望进一步了解动物这些特殊能力在人类科技发展中的应用,以及这些习性和能力的进化过程和生态意义等,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动物与人类、自然的关系。

(3)这本书能和哪些领域链接,如:经济、艺术、政治、历史、旅行……

• 经济:书中一些关于资源利用、科技发明等知识与经济发展相关,如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和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 艺术:丰富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知识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如对星空、海洋等自然现象的科学认知,可启发画家、作家等进行相关艺术创作。

• 政治:部分涉及到科技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内容与政治相关,如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政策等,能帮助读者理解政策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社会意义。

• 历史:一些关于古代科技、文化等知识与历史学科相联系,如古代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等,通过了解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进程和人类文明的演变。

• 旅行:书中对各地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等知识的介绍,如为什么某些地方有独特的地质地貌、为什么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等,能够为旅行提供背景知识和探索方向,增加旅行的趣味性和深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0 的认识”磨课反思》 我磨课的内容是是“10 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兔八哥123阅读 847评论 0 0
  • 一年级班级管理之我见 一年级是小学的起始阶段,犹如大厦的基石,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有效的班级管理...
    兔八哥123阅读 721评论 0 0
  • 《有理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是初中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小学学习了整数、...
    杜盈盈阅读 571评论 0 0
  • 自从研究中学生写作以来,读过的有关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兴趣的著作已然不少了。这不,手头上的这本肖复兴的《我教儿子学作...
    阅写达人阅读 50评论 0 0
  • 【创业培训 扬帆起航】淮阴工学院大学生SYB创业培训开班授课 为帮助和支持大学生更好地创业就业,激发创业活力,掌握...
    邮城故事阅读 47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