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活着》电影有感

读完《活着》的小说不久后我就观看了由巩俐和葛优主演的电影《活着》。

和小说相比,电影有很大的出入。例如福贵父亲的死因、春生的身份由小说里面的娃娃兵变成了富贵的同行、苦根改名叫馒头,最大的出入便是电影的最后,家珍、二喜、馒头三人没有走上死亡的悲剧。

除了小说细节的隐去和转变之外,活着的电影版也对小说有了一定的补充。例如,凤霞难产的原因融合了文化大革命的时代因素,更凸显了时代的苦难,弱化了富贵个人的悲剧。

阅读小说和观看电影很大的不同便是看电影时可以打开弹幕,可以随时随处的接收到别人的意见和看法,让观影体验更有互动感。电影的最后是福贵、二喜、馒头三人吃饭的长镜头,弹幕上密密麻麻全是“感谢导演不杀之恩”,“感谢导演留了三条活命”之类的留言,让我深有感触。

富贵命运的悲剧,揪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弦,让读者和影迷们共情并给予深深的同情。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富贵中年没有掘藏,老年也没有做和尚,感谢导演不杀之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