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龙脉锦屏山

城市,傍水而立,依山而安,因人而兴。奉化,浙东历史名城,县江水穿城而过,锦屏山依城而秀,乡民们深居而盛。

在奉化城区版图的历史变迁中,锦屏山宛如一位饱经风霜的守护者,以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凝聚成奉化人心中无可替代的“母亲山”,更是奉化人兴盛而居的龙脉所在。

锦屏山,见证了奉化的发展,承载了奉化的记忆,丰沛了奉化的情感。

锦绣屏风的情愫见证

锦屏山,坐落于奉化老城区的西北面、公园路的西端,别称“青锦山”。植被葱茏,四季常青,恰似锦绣的屏风,形成城区的“自然屏风”。阻挡冬日寒风,涵养城市水土,营造宜人气候,此乃奉化人幸福生活的见证。

锦屏山,是几多奉中学子课余散步的绝佳地。怀揣少年追寻的梦想、迷茫,在锦山小径徘徊、思索。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见证着莘莘学子的成长与蜕变。

锦屏山,是无数青年男女情感交融的幽静地。迸发青春情感的冲动、向往,在锦山密林牵手、邂逅。草木传情,长椅缠绵,促成了纯真爱情的萌动和勃发。

锦屏山,是奉化城区百姓健身休闲的聚集地。沿着山间步道奔跑、攀登,感受汗水的流淌和心跳的加速,与锦屏山林融为一体,感受着城市的每一寸脉动。

中山公园的人文印记

中山公园,是一颗镶嵌于锦山的璀璨明珠,丰富的建筑脉络和厚重的历史事件,是奉化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历经岁月洗礼,见证了奉化的时代变迁,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文自然景观公园。

公园初起“宋家坪公园”,喷泉池增添灵动的水景,仰山亭休闲娱乐好去处。1925年,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正式更名为中山公园,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更是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重要场所。

南大门,映入眼帘的假山池,流水潺潺,鱼儿嬉戏,诉说着公园的历史故事。鹅卵石路前行,中山纪念堂庄严肃穆,气势恢宏,陈列孙中山先生的事迹和文物,直观感受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

中正图书馆,收藏了丰富的图书和文献,展示着民国时期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变迁,浓厚的民国风情,令人瞬间穿越到风云变幻的时代。独特的钟楼,宛如“铁锅”,钟声响起,传遍整个公园,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锦屏小筑,曾经的文化馆办公地,见证奉化文化事业的发展;淡游山庄,更是奉化革命先烈的烽火见证;双翼亭等新增景点,增添更多的游览乐趣。民国建筑与公园的自然景观相互交融,独特的景观风貌,体现建筑与历史的共生。

佛教文化的禅意浸润

锦山历史长河中,佛教文化如潺潺溪流,缓缓流淌,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赋予锦山独特的精神内涵。

锦山与佛教文化的渊源,可追溯到五代时期的布袋和尚。传说中,契此和尚手持布袋,云游四方,以慈悲之心度化世人,足迹遍布锦山的每一寸土地,带来祥和与安宁。后在锦山北麓的封山坐化,为锦山增添神秘的佛教色彩。

沿着锦山小径攀登,“布袋和尚埋骨之地”中塔禅寺牌楼式东大门,在中塔广场矗立,气势恢宏,迎接前来探寻禅意的游客。寺内精美的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瞬间令人心灵净化。

坐在寺内“听涛亭”里,听着山林间的风声、鸟鸣声,触摸大自然的心跳,宁静与祥和,忘却尘世的烦恼,让禅意在朝圣者心中自然流淌。登山望塔,近观寺景,感悟禅意,感受自然与宗教的和谐共生,散发独特的魅力,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佛教文化的浸润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生活日常的温情注脚

奉化人的生活里,锦山是温暖的港湾,承载了无限的欢乐与宁静。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锦山南大门,晨练人群洋溢着运动后的满足与惬意,迈着矫健的步伐,悠悠下山,享受清新空气的滋润。

午后,连廊长椅坐满小憩闲聊的老人,回忆岁月,分享家长里短。孩子们则在鹅卵石路上嬉笑玩耍,留下一串串童年的足迹。

傍晚,雨奇山阁是人们乘凉的好去处,裹挟晚风,欣赏夕阳余晖。梅园树根桌椅旁,亲子互动温馨而美好,欢声笑语在林间回荡。锦屏山,“居民休闲客厅”,奉化人真正放松身心、交流情感的场所。

春日锦山,嫩绿新衣披肩,寻找鲜嫩树叶,制作美味黑饭;夏日锦山,古木遮天蔽日,天然避暑胜地,享受林间清凉;秋日锦山,五彩斑斓绚丽,登高望远抒情,俯瞰城区美景;冬日锦山,雪花覆盖山林,雪中印迹连绵,讲述奉化精彩。

锦屏山,与惠政老街“山河为邻”,县江将它们分隔又相连,构成一幅独特的城市画卷。

锦屏山,无声的伴侣,伴随奉化人度过了每一天、每一季、每一年,渗透在奉化人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龙吟布局,天地交融,奉化人心中永远的锦屏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