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学《论语》1.8

图片发自简书App

思学《论语》1.8

              宜山一中 薛思雪

【原文】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释义学语】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学习,学业也不会巩固。要以忠诚和守信为主,不要和那些在品行上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或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论思品悟】孔子的这句话,把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学问的先后次序,以及人生的价值取向,做了一个高度的总结。作为一个有修养的君子,首先要能够自重厚重,这份厚重源自涵养,而人生的威严也来自逐渐的修养。一个人若要取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学问的根本是涵养内心,修正自己,要把这个根深埋加固,经过什么样的磨砺和波折,都不能动摇,一生都要坚持。君子的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这四个方面,都是孔子从个人的角度对“君子”做的界定,或者说提出的要求。一个人,只有自重,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才能安心学得终生受用的知识;一个人,只有忠厚诚信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一个人,只有知错就改,才会不断地成长。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

“无友不如己者”古人注解是:无得以忠信不如己者为友也。在孔子看来,友并不是同道,不要过多地与不如己者交往,是君子的修身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和无友不如己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就修身求道而言,不必讲平等博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说明,孔子本人是主张向任何人学习的,但这并不代表师和友是一回事,古人就有“用师者王,用友者霸”之别。况且孔夫子还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可见在孔夫子看来,交友是要慎重的,不是和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朋友。因此,“无友不如己”一句,不是说孔夫子和所有不如自己的人都不成为朋友,根据儒家和孔夫子一贯的主张,他在此处的“无友不如己”主要是强调不要和人品很差道德败坏的人成为朋友。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要经常和那些“道德修为品行不如自己的人”混在一起甚至成为朋友;如果这样,他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便会一落千丈,自己的威信也就很难树立起来。

同样,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人都有过错,贵在有错能改,要是错了还不愿意悔改,则错误就越来越大了。所以做错了的时候,或者听到别人的批评,或者自己感觉到,都要赶快改正,不能害怕难改,而苟且自安。总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需要交际,需要朋友。但交友需谨慎,交友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志同道合,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不重则不威,道不同不相为谋,忠诚守信,知错而勇于改之,这便是孔子要告诫我们的君子修身之道。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我们如今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

是为记,公元二零一七年七月十五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