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习点滴(三)

产能之后,我便分到五号车间进行系统的学习,因生产涉及面很广,所以我把与生产有关的知识在理论上学了个遍,诸如质量,工艺,用时一月多。虽确实如此,但我深知,想要灵活掌握,那根本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儿,当然最起码的必须知晓。五号车间胡主任,也就是我的老师,在他的教导与帮助之下,我初步了解了诸多细微且以前没有搞清楚的知识,容我分享如下。

首先接触的是松筒,每天的松纱量取决于四号车间的计划调度,确定了松纱多少,才可领纱、挂纱、松筒、收纱,当然这还没完,中间有个小插曲则是对松下来的纱进行检验,验其成型、软硬、密度。用胡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一看二摸三测”,对应起来就是看成型,摸软硬,测密度,胡老师示范了一次,我便记了下来,每次松完的纱我都会按照这个三部曲进行检验,以便提高松纱的要求。熟悉了松筒的流程,我自己对紧筒、并纱、捻纱等一一开始自学,为啥呢?胡老师说了其他的工艺流程和松筒几乎一样,学一样会几样,学完松筒在学习其他会简单好多,所以接下来到了紧筒区。

果真如此,紧筒流程也简单,其中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一是外加工的用纱需要加腊,而色织与毛巾用纱不用,二是因纱支不同,加之有染损,导致车速也不同,所以紧筒用时也不一样。学习完紧筒流程,我紧接着对并纱捻纱进行了解与深入学习,原来比紧筒更简单,以上是我对各个工艺流程的学习情况。当然有个本车间核心技术:打结,在车间同事的帮助下,我认真看了几次就会了,学到技术充实自己,心里头无比的高兴,后来又学习了本车间的产能,制成…

再后来则是负责每天的回潮测试,测回潮是件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事,把它当做是在培育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样也就不觉得无聊了,测得量也大,待络区和打包区的都要测,最后还要计算,在填表,才算每天的回潮测试完成。除了手动测回潮,每天都会有中心实验室的人下来,我会陪他们一一测试,他们测得是打包区的纱支回潮,等他们的测试结果出来,只要回潮在一定范围内,即可打包,就这样日复一日,我在五号车间度过了一月有余。

某天下午,接到张老师的通知,让我回办公室,又有了新的学习内容,让我进行工作的交接。于是我的工作便由本车间一名学习质量的同事代替,我认真说了下测回潮事项,第三天就去了办公室。接下来的学习更是需要耐心与细心,后续道来。当然恒心者事竟成,学习任何知识需要过程,本身更要主动,虽然一时无法担负生产重任,但我相信时间会证明,我一定不负众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五号学习之后,我重新回到了办公室,帮助生产部跟踪查询订单。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查询订单,我有了自己的环思,如此一来...
    化骨真人阅读 1,605评论 0 2
  • 转眼间来到新疆五月有余,作为一个新人,从刚开始的打扰卫生到撕平行管标签、从拉经轴到浆纱前车、从酷热的浆纱车间到办公...
    化骨真人阅读 5,150评论 4 2
  • ......记得浆纱学习两月多后,突然某天我还在外面闲逛,接到老师的通知,说是下午四点来他那里报道。因没说具体什么...
    化骨真人阅读 1,378评论 0 2
  • 不经意间,秋天来了,按理说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可我总觉得有种莫名的惆怅。有时候我也在问,来疆学习半年多了,到底收获...
    化骨真人阅读 2,967评论 0 1
  • 三个月前,我跟随张老师一起负责筒染车间的色纱。学习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卓见成效。有句话说得好...
    化骨真人阅读 3,83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