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三十五,先不说网上热议的职场危机,也不管身体机能精力下降,就只是工作状态就先颓了。用年轻人的话来说卷又卷不嬴,躺又躺不平。不上不下,哪怕是偏下也是无可奈何。没了奋起直追和换道重新开始的底气。到了这个时候,即便看上去还年轻其实心态已经在衰老了。何况真和小十岁的年轻人比起来,顶多也就只能说你看起来年轻罢了,还未必是真的。
浑浑噩噩地过了几个月,为了尽量减少因为行情低迷带来的焦虑情绪,总是在自我暗示得过且过。直到最近又重新开始写日志梳理心情,人又似乎逐渐清醒过来。觉得应该让自己忙碌一点,哪怕是用低效甚至没结果的事情去填充大把的空闲时间,也好过闲得发慌胡思乱想。毕竟时间在消逝,机会也越来越少。人生其实没有详尽准确的计划安排,很多时候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船到桥头自然直,焦虑恐慌往往只会让人吓的动弹不得。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总是特别不想上班,并不是因为不想工作,而是因为潜意识认为上班就应该工作,可实际上我上班期间根本没有什么有效的事可做,这种明明很想要赚钱但是坐在位置上无所事事的状态让人十分难受。下班时间也并没有活动安排,所以其实对出去玩或者休息本身并没有特别大的热情和需求。期待周末纯粹是因为周末不上班,相比之下不上班的时候闲着给人造成的精神压力会小上许多。
很多时候,特别是闲暇和庸庸碌碌时,总会想现在这样的生活是长久不了的。单说这工作状态就很难长久,何况一家人也不能总是相隔两地,迟早都要回老家去。话说如此,其实默默过去三年了,甚至可能还会更多年,搞不好就活成了曾经认为最可悲的人。每年初从家里背井离乡都希望这是最后一年出去,到了年尾却又心知肚明过完年还得出来。我老家是个人口只有三十万的小县城,工作机会很少,做生意的机会也同样不多,特别是在人情世故的熟人社会,我的条件毫无优势。嘴上把老家当退路也许只不过是心存侥幸或者自我安慰罢了。
在残酷现实面前,也不得不接受我爸认为理所当然的观点。绝大多数像我们这样毕业就出来上班又考不进单位的人,超过招考年龄限制后老家就注定只是个退休后养老的地方。若是有本事在外安家,老家就是个探亲访友的故乡,否则就是唯一的归宿。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应该早早断了回去工作的念头,已然是回不去了。要么像定期往返起起落落的客机,要么像一往无前直奔宇宙的航天器,但同样的,航空器想要工作只能在天上,落地即休息或终结一生。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绝对,我就知道一些从城市回老家发展的同学和同事。他们都各有际遇,何况我也未知全貌无法评判比较,个人能力家庭背景和从事的工作类型都是决定性的因素。但肯定是有利有弊,若全是弊肯定就再出来了,当然如果全是利那只能说明早该回去。对于需要赚钱养家的人来说,其实不管在哪都有烦恼吧,毕竟无论怎么选都有另一面。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人群也很辛苦,就是没人帮忙只能辞职回家全职带小孩的女性。只不过她们很少发声罢了,没有收入很自然就成了被给予的弱势群体。相比之下带小孩的难度其实比在外面上班赚钱高的多,而且是没有经济效益的劳动付出。真要挖掘问题根源的话,就是生育带来持续一生的影响。同样作为家庭主妇,在老家又比在外面要承受更多的精神压力。而能改变这一切的只能靠丈夫的能力和收入,在家的妻子只能被迫同甘共苦。若是能互相理解就只是辛酸,好歹是互相扶持。可一旦有一方没了责任心,另一方承受的伤害则是巨大的,许多悲剧也就源于此。这也是经历之后,我对单身朋友关于婚恋问题最诚恳的分享了。正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至于感情方面的问题我就无心讨论了。人人都知道要多赚钱,事实上普通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烦恼都能用钱解决,但赚钱真能像嘴上说说那么容易就好了。
中年人的不易无需多言,只能埋头继续负重前行。前路漫漫,这才哪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