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来自《论语》:公冶长篇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①?''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yǔ),“文”是谥号。

【翻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他‘文’的称号呢?”孔子说:“他聪明勤勉,喜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谥他‘文’的称号。”


【解读.感悟】

学习要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身份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学问为耻,两千多年以来,无数学者、先贤一直在践行着这一点。泰山不让寸土而成其大,江河不捐细流而就其深,学习也是一样,唯有不让寸土、不择细流,才能成就一番学问。

学海无涯,所有以学问和知识为目标的人,都应该以得到老师指点为喜,至于老师的身份地位,真的不重要。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强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对于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要不耻下问,打破砂锅问到底。


小孩子关于学校的事情和学问,就比我们学习和掌握的更快,我们需要能够虚心求学,对于新的不懂的内容,向孩子求教,这也是一种成长。


对于手艺,对于农活,我们不如我们的父亲,父辈们在地里忙碌一生,虽然只有小学学历,英文也听不懂,但是,对于如何种菜养花草等,我们需要虚心求教。


古时候有,一字师,数枝梅,改为一枝梅,更突出了早字。


故事——唐五代“诗僧”齐己,写过一首题为《早梅》的诗,其中有两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诗人郑谷读后提意见说,“数枝”就不算“早”了,不如改为“一枝”。齐己觉得言之有理,当即拜他为“一字师。


孔子入太庙每事问,有人质疑孔子不懂礼貌,什么事情都问,孔子回答说,是礼也。不懂装懂,才是不符合礼,虚心求教,是礼。

学问深厚如孔子还虚心求每一个遇到的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心如朝阳


无论大小事情,不懂的就需要虚心求教,用心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