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唐代十大楷书名帖,颜真卿入选三个,欧阳询入选两个

唐代,文化繁荣,其中,书法文化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楷书,在唐代达到了高峰,因此,唐代书法家多以楷书见长,从而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楷书墨宝。那么,在浩如烟海的楷书名作中,有哪十个地位最高呢?

1、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此作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是欧阳询最有代表性的楷书作品,被历代书家奉为"欧体"的楷模。后世称其为“天下第一楷书”,明代赵涵称:"正书第一"。在楷书作品领域,《九成宫醴泉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颜真卿《颜氏家庙碑》:颜真卿于建中元年(780年)为其父颜惟贞刻立,碑文记述了颜氏家族及其仕宦经历、后裔仕途、治学经世的情况。此碑由唐代著名篆书书法家李阳冰撰写碑额,正文则为颜真卿楷书,两位书法大家联袂之作,可谓:书额并称、楷篆双绝,又谓"好古之士,重如珠璧"。颜氏家庙碑现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并被称为镇馆之宝。

3、钟绍京《灵飞经》:小楷作品,钟繇后人钟绍京代表作,其字结体俊美,笔意潇洒,后世称为“天下第一小楷”。清代包世臣称其:“如新莺歌白啭之声”,杨守敬说:“《灵飞经》一册,最为精劲,为世所重。”

4、柳公权《玄秘塔碑》:此作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是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王澍说此书是"诚悬极矜练之作"。现代已故书法家启功先生对此作极为推崇,曾在7年间五次临摹《玄秘塔碑》。

5、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此碑书法俊朗圆润,端雅静穆,外柔内刚,疏朗从容,是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宋代黄庭坚有诗赞曰:“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6、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碑文21行,行42字,由右而左写刻;下碑为序记碑,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位于塔底层南面券门东侧砖龛内,唐高宗李治撰文,碑文20行,行40字,由左而右写刻。此碑的笔画纤细而俊秀,即使是复杂的波折转笔,也是一丝不苟,毫无须发的遗憾。

7、颜真卿《颜勤礼碑》:此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写的神道碑,为颜真卿晚年楷书的代表作。其用笔横细竖粗,藏头护尾,方圆并用;结体端庄大方,宽绰舒展,拙中见巧;气息浑厚雄强,生机郁勃,颇具盛唐审美风尚。

8、颜真卿《多宝塔碑》:此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作品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回锋,转折多顿笔。结体严谨致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又碑版精良,存字较多,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

9、柳公权《神策军碑》:此碑是柳公权奉旨所书,故其不敢有半点懈怠,将其一生勤学善思之积累表现一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神策军碑》是柳公权一生中最大的辉煌,其晚年之作无出其右者。柳公权从《玄秘塔碑》起,已基本泯去颜、欧风貌而注重己出,至《神策军碑》已臻完美。此碑浑然-体的大家气象,在中国书坛-千多年的时间里经久不衰,给人一种劲美、清朗的感觉。苏轼云:"(其字)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10、欧阳询《化度寺碑》:此作用笔瘦劲刚猛,结体内敛修长,法度森严,神气深隐,具有体方笔圆之妙,有超尘绝世之概。模勒之工,非后世所及,被称为楷法极则。

原碑在长安终南山佛寺,和尚以为碑内有宝而砸碎,故原碑已经损坏。清代书法家翁方纲曾说:“若以唐代书格而论,则《化度》第一,《醴泉》次之,《虞恭》又次之。若以欲追晋法而论,则《化度》第一,《虞恭》次之,《醴泉》又次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