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高颜值,这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
《晚风》是我听到她的第一首歌,干净的伴奏,有磁性的声音,温柔的歌词,独特的封面让我想要去了解她。当我点开她的个人主页时,“毕业于清华大学&伯克利克音乐学院。”瞬间心生佩服。看了一些她发的动态,和多数音乐人一样,大多是关于音乐制作的进度和一些日常翻唱的视频,但她分享的书籍,写的感想,拍摄的照片,发布的随笔让我有一种静谧的感觉。
后来听了《别处的夕阳》和《September Lies》,陈婧霏的声音低沉有磁性,给人心安的感觉,仿佛午后窝在被子里睡了甜甜的一觉。
《别处的夕阳》中,陈婧霏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看过秋日的夕阳,穿透薄雾的光芒,照在你脸上的模样。那之后很久某一天,我无意中瞥见 : 夕阳的光,彷佛黄昏的手,正悄悄拨开窗帘的缝隙,伸进我的房间里。那一刻。回忆几乎触手可及。”这一句话瞬间把我的心沉下来,联想到黄昏时斜阳含羞越窗,窗帘轻轻摇晃,一位年轻女子安静的坐在房间里低凝沉思。
《September Lies》中,陈婧霏说:“September Lies. 九月谎言。 灵感来自于想象的画面和我一直深爱的季节。生长在北京, 九月当然是最爱的季节。即使身在国外,关于九月记忆也都是美好的。九月里的某个夜晚,什么事都可能发生。情绪的、抽象的、微妙的、浓郁的。海浪与沙滩摩擦的暧昧,花香与荷尔蒙混合的兴奋。”这时她在我心里的形象只是把生活过成诗的文艺女青年,我还片面的以为她的作品都是这样缓慢复古的。
再后来听了《积极向下》,发现她有悲剧精神,也会从事物的反面来思考,即使最终还是会在黑暗中,也不会自暴自弃,固执又可爱。她自己说她是个浪漫的自由主义左派,我想我理想的样子,大概就是陈婧霏这样吧。有能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悠闲的早晨,做一顿温馨的早餐;悠闲的上午,和喜欢的人在房间里弹唱一首老歌;阳光明媚的午后,拿着相机出去拍照;安静的夜晚,写一首歌,做自己的音乐。即使有什么烦心事,也能有条不紊的生活,在安静岁月中认真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