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模型建构的意义

“模型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广泛,可描述太小、太大或难以控制的事物或现象,如细菌、生物圈或病毒侵染人体的过程等;可解释事物发生的原因或机理,如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机制;可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如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模型构建可形成模型,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模型的种类众多,类比模型是中学生物学中非常常见和重要的一类。当学生所学知识较难或较抽象时,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教师在学生已学知识和新学知识之间运用类比模型。”摘自—《中学生物教学》2015年第6期《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类比模型及其建构》赵萍萍  刘恩山

     简单而言,类比建模就是用已知的事物或知识来类比学习陌生的知识。这在课堂教学中很常见。特别适合用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新知识。

      这让我想起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免疫和计划免疫》,抗原、抗体、病原体、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溶菌酶...一节课出现好多新名词。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我也用了些比喻的方式,如军队、敌人等,来学习这些新名词,但在下节练习课中,学生往往又混淆了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由此可见,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

  该想什么办法来建模呢?

希望明天会有较完美的答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