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人莫若我 ——解读陈洪绶的一首诗

清兵于1646年攻占绍兴后,陈洪绶整日于乱山之中东躲西藏,这样终究不是办法,于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身份——在绍兴云门寺剃发为僧,从此改号为“悔僧”“悔迟”“僧悔”等。他为何要用“悔”字为号,清孟远在《陈洪绶传》中有准确的解释:“大兵渡江东,即披剃为僧,更名悔迟,既悔碌碌尘寰致身之不早,而又悔才艺誉名之滋累,即忠孝之思、匡济之怀、交友语言,昔日之皆非也……”既悔在世俗功名中抽身太迟,又悔才艺多能之累。总之,陈洪绶以此来表示对自己以往许多行事的否定态度。

与这个“悔”字相近的,陈洪绶还用“废”字来抒发自己许多不合人伦规范的狂悖行径。一度,陈洪绶自称“废人”。如《失题》中有“老废人偏爱,因缘我自思”,《且止》中有“净土开生路,名山收废人”《姜绮季赴天章、子山二陶子废社,诗寄陶水师去病暨二陶子》中有“废人莫若我,绮老敢雁行”。

还有 91% 的精彩内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支付 ¥50.00 继续阅读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