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长第五:知行合一(3)

注:

译文参考自《隐藏的论语》。

解读是个人暂时的浅见。

接下来几章都在探讨看人,要看是否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5.9

【原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与颜回,谁更胜一筹?”子贡回答说:“我啊,哪敢和颜回比呢。他听到一分,就能推知十分。我呢,听到一分,也就只能推知两分而已。”孔子感慨地说:“不如啊。我赞同你说的,确实不如颜回啊。”�

【解读】

看一个人,要看他知行合一的能力。有两种知,一种是全面的知,还有一种是能够很好实践的知,这两个差不多。但除此之外都是不够的。

5.10

【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了的木头就没有雕刻的价值了,粪土一样的墙也没有必要去粉刷了。对宰予又何必多加指责呢?”孔子说:“我以前对别人,听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动。现在我对别人,听了他说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是宰予让我改变了看法。”

【解读】

所以看一个人就是要看他是否言行一致。

5.11

【原文】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译文】

孔子说:“我没见过真正坚持原则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孔子说:“申枨也有不少欲望,怎么能彻底坚持自己的原则呢?”

【解读】

看人不是看表面,而是要看是否真正的做到。

5.12

【原文】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

子贡说:“我不想别人强加给我的事情,我也不想强加给别人。”孔子说:“赐啊,你还做不到呢。”

【解读】

子贡说了一句漂亮话,但孔子说他还做不到。再次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5.13

【原文】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译文】

子贡说:“老师的文章,能够听到学到。老师所说的心性、天道,就无法听懂、学会了。”

【解读】

这里再次说明,孔子的文章可以听到,但是听到容易做到难,学生都是没有做到。所以觉得孔子的功夫很深。

5.14

【原文】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

子路有所学,如果是他无法做到的,就惟恐有所学。

【解读】

这里点名主题,如果做不到就怕听到,说明子路是一个很看重知行合一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