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影评

        不记得这是第几次看《泰坦尼克号》了,每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只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高三学业相当紧张的时候,在一位同学手机上看的,不过当时没看完。起初我只把它当作一部爱情片来看,后面再看又对电影所表达的人道主义精神深感震撼。

        言归正传,《泰坦尼克号》(Titanic)是由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 ,詹姆斯·卡梅隆编剧并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斯莱特等主演,在美国和墨西哥制片的爱情灾难片。该片于1997年12月19日在美国上映,1998年4月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在其处女航时触礁冰山而沉没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两个人,穷画家杰克和贵族女露丝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最终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露丝的感人故事 。

       电影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讲述露丝和杰克的相爱历程,后半部分则是展现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和人们的挣扎脱险。

       电影开头就很不落俗套。高亢的女声演唱主旋律,嗓音空灵而悠扬,随着音乐的起伏,画面由偏黄的怀旧色调转而为缓缓潜动在湛蓝的深海里。这种时空切换的开头,颇具一种历史的深邃感,像是把人的思绪带向遥长的时光里,沉醉其中,给人以穿透心灵的震撼力。

        影片采用倒叙手法,由一群人搜寻泰坦尼克号上的钻石,引出老年露丝讲述自己的乘船经历。这种手法也被很多电影采用,其中不乏一些经典电影,比如《海上钢琴师》、《肖申克的救赎》。一般会在中间多次插入回到现实后的人物讲述,可以很巧妙地把文学的艺术美融入电影里去,也可以起到推进剧情和缓冲情绪的作用。

        听闻爱情,十有九悲。露丝和杰克的爱情是美好的,结局却是以杰克沉入海底结尾,不免令人惋惜。然而露丝也是幸运的,她在这场浪漫的爱情里被彻彻底底地救赎了,获得了全身心的自由,活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我们来回顾一下露丝和杰克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的过程。

       首先是相识。他们是因为泰坦尼克号这艘皇家邮轮而结识的,露丝跟着母亲和未婚夫卡尔一同坐上了泰坦尼克号,杰克赢得了船票,两人一同坐上了泰坦尼克号,即便有着头等舱和三等舱的区别,他们依然相爱了。 故事一开始就揭示了露丝和未婚夫卡尔并不合拍,露丝对艺术很感兴趣,她将画家毕加索和莫奈的画作视为珍宝,卡尔却觉得花大价钱买画是浪费。卡尔跟露丝其实鲜少共同语言,卡尔是一名商人,他对聚会、马球感兴趣,而露丝则觉得上流社会的聚会非常虚伪,并且很压抑。虽然露丝享受着头等舱的待遇,但是她一点也不快乐,她的母亲为了自己的生活水准不被拉低,要求露丝跟卡尔成婚,扮演好一位金丝雀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露丝深深地感觉到被操控束缚,无休止的聚会、舞会,游艇,还有马球比赛,每天总是同样的一些人说着同样的一些无聊的废话,她觉得没有人真正的关心自己,仿佛跌入了万丈深渊一样,没有人帮助她,关心她,甚至没有人注意她。在萝丝感到绝望的时候,也曾想过一跃而下,草草地结束自己不幸的命运,也就在这时,一个影响她后半生的男子出现在她的生命中。杰克是一个四处流浪的贫穷艺术家,依靠打赌赢得了船票,和伙伴一起乘坐了这座豪华的巨轮,他的身份只能坐在下等仓。在上船的时候,杰克对远处的萝丝一见钟情,自此再不能忘记。那天晚上,躺在椅子上的杰克,看到萝丝哭着跑到围栏,准备跳海自尽。他慌了,安慰着萝丝,如果你跳,那我也跟你一起跳,两个人的故事也从这里拉开了序幕。

       随后是相知,两人攀谈一路,互吐心扉。这个过程很奇妙,我们可以来大致分析一下。两人都向往自由,于是相互认同;杰克一语道破露丝的心结,露丝并不爱卡尔。而露丝也清楚地了解杰克所谈,这是相互理解;露丝看到杰克的画作,发出由衷的赞美,杰克也叹服于露丝的眼光,两人又相互欣赏。可以说,走向亲密的好感都已具备,剧情也就自然而然地推动到了两人的舞会。   杰克表白后,露丝经过挣扎与徘徊,最终选择了接受。于是电影进入第一个高潮。这个相恋的场景是非常浪漫与经典的。两人在甲板上张开手臂,勾指相牵。此时先是一个俯瞰视角环绕而下,随着镜头的变换,悠长的和声和细碎的钢琴悄然响起,画面中金光照面,海风拂衣,取景非常唯美,使得整个气氛都衬托出一种神圣感。这个镜头之所以成为一大经典,与导演把浪漫爱情描绘出独具特色的宏伟感是分不开的。

Rose &  Jack

        最后是相爱。画面来到露丝的卧室,她宽衣解带,躺卧沙发,项戴宝石;他执笔撩拨,不时张望,为她作画。此时只有轻柔的钢琴作伴,气氛变得如此微妙。无论是画面的色调,还是角度的运用,还是演员的神情和姿态,一切都显得恰到好处,无一冗余,无一不足。仿佛一首描写爱情的神秘诗篇,随着一笔笔地作画,诗里的字迹渐渐显露出来,最后展露无遗,那种艺术的美感,无比浪漫。最后随着两人的交欢,影片的前半部分的爱情戏也渐渐收尾,取而代之的是灾难的降临。

        对罗丝和杰克的相遇相爱有一种纠结,很想想明白他们之间究竟是哪一种爱?是贵族女子和市井小民跨越阶级身份超越世俗规则无边界纯粹的爱?还是穷屌丝试图逆袭用挖墙脚白富美的方式实现阶级跃升,结果被命运胖奏一命呜呼带着明确目的的爱?或者是潦倒贵族女为了拯救家族不得已与话不投机的富二代定下婚约,不甘寂寞,又与才认识没两天的底层男胡搞,不成体统不守妇道的爱?这三种可能性一直在我心中盘踞,似乎每一种都能找到蛛丝马迹,自圆其说或者就地推翻。在不断地推翻和重塑中,让我看到了关于爱的不同可能性,也看到关于爱的不同种方式。罗丝与杰克,罗丝与卡尔。有卡尔把海洋之心送给罗丝时那种 "我不懂你但是你要的一切我都会满足你" 的现实的世俗之爱。也有杰克那种 "我什么都没有甚至连今天睡在哪都不知道,但能懂你,可以把全部的心都给你" 的形而上的灵魂之爱。这些都可以成为爱的注解。在纠结、犹豫和证明中,似乎明白了,爱本就是没有标准,也无从衡量的。爱不应该是在高级和昂贵之间做选择题。当事人感受到彼此的刹那,他们知道 "它来了,爱活着" 就已经很足够了。

        罗丝为了杰克两次放弃了救生艇,疯也似的跑回船舱,跳向甲板,尤其是当水一时一刻漫上来,她拿着斧子义无反顾冲进水里去救被困住的杰克时,那些道德秩序、贞洁忠诚、贵族屌丝的枷锁根本不重要了。如果不是爱的力量,根本无法支撑她完成这样的傻事。沉船后杰克发现一块木板根本容不下两个人时,看着罗丝趴上去,他下意识地笑了,然后安安静静浮在木板旁,不再试图翻身上去,就在那时他已经知道自己一定会死,他放弃了,而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罗丝。也是在这一刻,我放下了他到底是不是抱着屌丝泡白富美实现人生逆袭的纠结,起码这一刻爱来过。当卡尔看到甲板上狼狈的罗丝,迫不及待为她披上外套,根本忘记了外套里揣着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当他与船员做交易,本来已经获得了上救生艇的机会,听到罗丝在船另一边的消息,毅然放弃了上艇的机会,奔向罗丝的时候。我突然释怀了他的不懂,他的粗暴,甚至他想要一枪杀了他们两个人的冲动。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利益至上是融入血肉的本能,却为了一个女人把财富和生命统统抛诸脑后,这难道还不够吗?还有一幕,卡尔和杰克为了让罗丝上救生艇,联合起来骗她。杰克说他有办法一定会和她岸上重逢;卡尔说已经安排好了,并且答应把杰克也带走。当罗丝生命里两个男人趴在栏杆上看着她,微笑和她告别的时候,这一刻我觉得她真的好幸福。是爱让两个彼此敌视的人有了一瞬间的和解,他们真了不起。常常有人用“爱昏了头”来贬损自己,或者批评别人的“恋爱脑”。可是,昏了头的不才是爱么?爱情来的时候根本就是没有脑啊。那是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在占领高地。这些瞬间让我释怀了很多纠结,不必执着谁与谁才是真爱,哪一种爱才更珍贵,只要去珍惜那些细碎的若干个令人感动的"爱的瞬间"就好。哪怕中间夹杂过欺骗、利益、算计、现实、交换等等。但又有什么关系呢?爱本就不必孤立存在,如果世界本身就是复杂组合的多面体,为什么要执着于爱的纯粹和无暇呢,何况这些刹那是实实在在,是真真切切的存在过,也被感受到的。

        评价一部爱情片,往往从相爱的历程切入,而欣赏一部灾难片,则更多来品味它的剧情、场面和对人性的刻画。《泰坦尼克号》的剧情如何?笔者用四个字来形容:跌宕起伏。电影通过运用埋线反转和戏剧冲突这些剧情复杂化的手法,让本来已知的结局(沉船)变得一波三折,而不会因为剧情简单使得观众感到索然无味。比如前面两人千辛万苦逃出来,一切线索暗示都指向会获救,结果突然反转,露丝又主动从救生艇上爬了回来。比如未婚夫拿枪追杀杰克,这又是营造出了一种剧烈的戏剧化冲突。影片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欲扬先抑,比如露丝营救杰克,寻不到人是第一抑,没有工具是第二抑,海水漫延是第三抑,可能误伤是第四抑,最后两人欢呼获救,剧情一扬,这样就牢牢抓紧观众的心,达到一种痛快的宣泄感。接着说电影场面。影片开头就借露丝的口道出“这远没有亲身经历来得惊心动魄”,正如所言,船沉的场面十分宏大而令人震惊。冰山崩塌,船体断裂,都是十分惊心动魄的画面。尤其有一个场面笔者印象非常深刻,在露丝去救杰克第一次返回的时候,海水漫延,四周突然断电,灯光熄灭。露丝的呼吸声变得急促,她睁大含泪的双眼,带有哭腔的喊叫,再配上猛然一响的沉重配乐,把紧急的气氛和孤独无助的心情衬托得淋漓尽致。

        最后说人性,电影中不时出现刻画众生相的镜头,比如有人蜷缩在角落里哭泣,有人俯身倾耳在牧师旁聆听祷告,有人则慌不择路地逃离舱室。这种描写很直观,可以增加刻画的广度,而对于人性的深度,则需要一些更长的故事线,于是那些支线人物在最后就渐渐露面。一开始贪恋名誉的船长,面对船沉人亡的事实,他走向船舵,孤独赴死。前后人物行为的反差,可以更丰富地展现其性格。贪财虚荣的白星公司总经理,怂恿船长加速,最后又偷偷溜进妇幼救生船,这种更深一层的刻画,可以更生动深刻地描绘出人性。此外,人性的光辉也在此刻显露无疑。譬如,当灾难发生时,在救生艇不够的情况下,船员们毅然决然地喊出让妇女和小孩儿先乘着救生艇离开,这种女士优先的绅士风度让人动容。在慌乱中有男人想坐上救生艇,船员拿出枪维护秩序,很好地稳定了局面,船员为维护秩序开枪杀人之后,毅然决然地往自己的头上开上一枪谢罪,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其次,还有船上的乐手们,即便已是生死关头,却能平心静气地弹奏曲子,让人敬佩;最后的最后,还有一对安睡在船舱中的老年夫妻,当他们从船上醒来的时候,看到被海水浸湿的船舱,安然地抱在一起,平静赴死,这一幕让人真正感受到夫妻之间患难与共,相濡以沫。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我不羡慕正值青春热恋的年轻男女,反而羡慕垂垂老矣却相守相伴的老年夫妻。” 是啊,相爱容易相守难,能有多少对恋人是可以做到从一而终的?又有多少对恋人能做到患难与共,生死不弃的?

        然而《泰坦尼克号》之所以成为一部史诗级别的影片,绝不仅仅在于她是分别由十分出彩的爱情戏和灾难戏组成,更重要的是,两出感情色彩截然不同的戏拼接在一起,却显得毫不突兀,反而相得益彰。有位知名人士曾这样阐述:“泰坦尼克号做到了内部统一,并用细节达到层次感。它的统一体现在地点统一(大部分都在船上,像甲板、锅炉房等等都贯彻始终)、人物统一(主角配角贯彻始终)、风格统一(尽管是前半段爱情后半段灾难,前半段却有灾难的铺垫,而后半段则升华爱情;更何况全篇还有近现实主义风格)。”我们追寻灾难的线索,不难发现,各种人物、剧情似乎都在前面有了铺垫和伏笔,比如船长要求加速,比如救生艇数量不足等等,都是在若有若无地暗示后面的种种悲剧,于是灾难的降临也就显得不那么突兀了。如果说,前半段爱情所写到的是充满激情的爱恋,那么后半段灾难中的爱情则更多被赋予了执着、信任、陪伴、共进退等具有厚度的品质,于是爱情也就得到了升华,举个例子:无边夜色笼罩天空,无数星辰浮沉其中,万里大海淹没世界。这本应是一副极其唯美的画卷,却在此刻变成了绝望残酷的写照。而在这样的死亡星海里,杰克把最后生的希望留给了露丝,自己则浸泡在寒冷刺骨的海水里。在生与死的边界,两人用颤抖的声音相约了最后的承诺,爱情似乎跨越了生死,在灾难与抉择中得到了升华,变得可以用生命来度量了,于是感情也就有了厚度,浪漫而动人。影片最后,提两个细节,一个登记姓名时,露丝说道她叫露丝·道森,改随杰克姓,以你之姓,冠我之名,她带着杰克的寄托和期望活了下去。另一个是老人独自走向海边,将海洋之心抛入海底,她所抛走的是她曾经的荣华富贵,而留下的,则是被拯救后的自由人生。爱情宏伟而神圣,灾难浪漫而动人,这样一部独特的史诗电影,值得每个人欣赏与品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孑然 已经年老的露丝望着泰坦尼克号的遗骸,眼前浮现着一幕幕往昔。那段转瞬即逝却又刻入骨髓的爱情,那个带...
    _孑然_阅读 8,260评论 1 6
  • 花了将近3小时的时间看了这部经典电影,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如此震撼心灵。关于此影片的影评有很多,我只浅谈其中各色人等,...
    晨光_df7e阅读 3,980评论 0 3
  • 一部电影,一场爱情的事诠释,让我们懂得了爱情的真挚与美好。 杰克是一个穷画家,罗丝是个贵族小姐,...
    樊一娴阅读 4,394评论 0 0
  • 观泰坦尼克号 历史上最悲壮的海难,成为了一段惊世骇俗的爱情悲歌的宏大背景和壮观陪衬,爱情在生命的终结中获得了永恒,...
    土工学院学生会阅读 3,593评论 0 1
  • 最近重温了几遍泰坦尼克号,杰克的身影总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沉迷他们两个之间的爱情 十几年前看泰坦没多大感觉 杰克在...
    诗里的云海阅读 2,96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