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忽然想起如今已经接触不多的发小。发小和我既是形影不离的小伙伴,也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发小比我大2岁,比我高一个年级。我是那一批孩子里最小的,发小上学之后,我没有了玩伴,家里人也赶紧把我送到了学校,所以从小到大我都是班上最小的,也因此,我受到来自各方的保护颇多。

我上6年级,发小升入初中。我对她有了更多的期待,因为我认为她从那一刻开始就是大人了,而我遇到的大人都会让着我,有求必应。
发小是寄宿生,周五下午就会回家,我放学没顾得上回家吃饭,奔往发小家,想看看她和原来有什么不一样,是不是“懂事”了,是不是我要什么都会给我。
很快我便看上了发小的一把新小刀,于是我直接从她文具盒里把小刀抽出来。“我喜欢你这把小刀,你给我嘛。”我说着顺势把刀揣进了自己的口袋。我甚至已经看到了发小喜笑颜开地答应我,或许还会顺便拍拍我的头。但是我得到反馈却是发小蛮横地把小刀夺了回去。“我才买的,我也喜欢,才不给你呢。”她一脸不开心地把小刀收进了自己的文具盒。
该怎么来形容我那一刻的心情呢?我很愤怒,我很生气,我很不满,我很不解……总之,我脸红到了耳根,眼泪都差点憋出来了。综合成一句话可以是:“为什么发小已经长大了仍然不让着我!?”
带着不解和疑惑,我气鼓鼓地回了家,家里人满怀关心地责备我放学不早点回家。当天我回味了一整晚,到现在我回味了十多年。
从那以后,我时常观察身边的人,尤其是大人。我慢慢认识到,“大人”一直以来都是爱我护我的人,给我展现的自己美好的一面,并非立体的形象。
我发现,爷爷奶奶也会生气,爸妈也会骂人,邻居也有不和蔼可亲的时候,亲戚们也会抱怨,大马路上的大人打闹起来和孩子没有不同……
很快我也上了初中,到了学校,我和从前没有什么不同,我还是想人人都顺着我,还是想遇到不喜欢的人就大声说出来,还是想捣蛋,还是想被人夸。后来升入高中,大学,我仍然没有变成“大人”,也从未遇到过“大人”。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有过一份对“大人”的期待。或许对“大人”幻想的破灭,就是长大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