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里的二月二

是日,二月二,龙抬头。也是三月的第一天。

虽然是周末,但是隔壁城央豪宅的工地八点不到又在施工了,而且是“”突突突”的混凝土水泥挖掘机的声音,直接让人神经衰弱,更别说睡觉了。无法想象这般情况下在家待着的情形,还是赶紧逃吧!

是的,逃到乡下去!我已经在幻想那里的鸟儿叽叽喳喳和鸡鸣狗叫了。比起这“残暴”的器械声,我还是更喜欢那些大自然热闹的“嘈杂”。

在家门口附近的集市溜达了一圈。这里虽有改建后焕然一新的菜市场,但是从我出生以来一直都有的“趁墟”一直都在延续。 “趁墟”,就是附近的小商贩,都会在约定的时间里集中到一个固定市集,所以那天市集会特别热闹,无论是摆摊的还是赶集的人,都会特别多。而这个名为河村的市集,趁墟时间就是1、4、7,就是凡是有三个数字的日子,如1、4、7号,11、14、17号、21、24、27号,都是墟日。今天1号,也就是墟日!

春日的集市多了春日的浪漫,因为除了日常的鸡鸭牛羊、瓜果蔬菜外,更多了一些绿植摊位。走进一看,那里除了桂花、玫瑰等观赏植物外,更多了各种刚培育好的幼苗——木瓜、南瓜、冬瓜、青瓜、苦瓜、番茄、辣椒……都用营养土细心呵护着,几棵几棵地为一组,等待着新的主人来领养。

已经许久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场景了。小时候,每逢这个季节,大人们也会从直接从集市里带回当季的作物苗子种下,通常都是冬瓜、青瓜或者辣椒等。虽说有时候自己也会自己培育幼苗,但是买回来的总归是简单点,而且品种会相对好点,产量也会更高。

这是春天特有的集市风景。这个瓜苗季,也多限于春天,种下后就是跟着下来夏天的收成了。到了秋冬季,多数也是蔬菜季,往往是直接往地里撒播种子就行,省却了育苗这个环节了。

在农村,其实许多的旧场景还在延续,譬如这个趁墟和墟集里那些款式几乎没有变过的衣服,药材汤料,小猫小狗,还有这个种苗的摊位。许久不见,不是消失了,是我们走远了,忘记了回头,自然也就看不到了。它一直都在,至于它能延续到什么时候,那就是另外一个时代的故事了。

买了点菜,算是一天的食材了。

逛完悠然的集市,回到了安静的村里。

一周不见,长得最快的是小番茄,密密麻麻越发茂盛了。香水柠檬的新叶也越发深绿了,储存了几个月的能量仿佛在一瞬间爆发了。月季的枝条也越发伸长了,该考虑给它牵引的绳子引导它的攀爬线路了。至于九里香,毕竟也是老树了,加上身躯高大,估计还要点时间去努力生长,但是那些新冒的芽头在像我传递着希望的信号。

最令我惊喜的是小院茶桌上摆的桃花枝。那是春节除夕夜赶在最后一刻买的剩下的几枝彩色桃花枝,插在玻璃的瓶子里水养着,虽不是喜欢的样子,但毕竟春节的气氛还是要有的,想着春节过后它也履职完成了。然后,它就一直在瓶子里呆着,没有护理,没有换水,因为毕竟我在乡下待的时间不长。直到上周,本想把它扔了,却意外发现它长出了根须,怜悯之心油然而生,毕竟人家那么努力在生长,把它扔了的确有点残忍。于是,修剪了一下,换了水,把它留下了。一周不见,它居然长出了新叶,煞是可爱。

其实,无论是番茄、柠檬、月季还是桃花枝,它们是“留守儿童“,我最多也是一周才回去一趟给它们浇水,和它们聊聊天,但是它们的成长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惊喜,比我日夜相守的那些绿植长得更好。到底是距离产生美,还是时间产生美?我不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最好的状态,有时候,一些人一些事,给与了过份的关注和期待,反而适得其反。保持独立的空间,很重要。

除去了同样疯长的杂草,修剪了一下枝叶,清扫了一下落叶,再抹去一周的尘灰,我开启了居家模式。

此刻,看着屋子里洒满的阳光,任和煦的春风和轻盈的窗纱缠绵飞舞,早上嘈杂的工地造成的头疼慢慢缓解了,身体在慢慢舒展。玻璃窗外,成群的小禾雀在枝头对歌,满树的龙眼花开是大自然给它们的香甜舞台。屋后偶尔传来老黄狗的几声犬吠,村子里好像更加安静了。

田野里突然又传来了一阵阵发动机的隆隆器械声。跑上楼顶,放眼看去,那是几台犁田机在一大片的田野里往来穿梭,搅动起刚灌了水的田野,唤醒了沉睡了土地,属于春日的播种要来了!那是一片春光荡漾的希望田野,闪烁的粼粼波光是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突然间,发动机的嘈杂被原谅了,毕竟,那是希望的田野上最美妙的序章!

在这个安静的村子里,回归的我重新慢慢感受到了四季的美好馈赠。

昨晚看到一句话,做三四月的事,八九月自有答案。万物皆在长,人亦该如此。在这个还不该躺平的年纪里,就让我偶尔奢侈地感受一下属于一周的治愈时光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