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孤岛谍战:国共联手击毙天皇外甥吉川贞佐

吉川贞佐,日本明治天皇的外甥,同时也是日本侵华特务机关的重要人物。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宪兵科毕业,初授予下士官军衔,开始军事生涯。1937年“七七”事变后,被派往中国从事特务活动。不久转到大特务土肥原门下主管情报侦缉工作,因能力“超强”得到赏识。

1939年秋,升任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的吉川先后扩充了青岛、济南、太原、河南特务机关和各下属机构,并通过遍布各地的所谓“情报站”、“调查班”、“剿共队”(特务队)及“外勤情报员”组成了严密的情报网。

他将特务机关的本部设在古城开封的山陕甘会馆,在此坐镇指挥华北各地的日伪特务活动。

吉川上任后疯狂破坏抗日组织、抓捕“地下抗日分子”。仅在1939年下半年就抓捕中共人员466人、国民党人员105人、 军统河南站人员10余人。吉川本人一次就杀害过抗日志士120余人。

为保护地下党组织免遭日伪破坏,为牺牲的志士和死难同胞报仇,中共河南地方党组织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与国民党河南地区军统组织联手除掉吉川这个恶魔。

为慎重起见,中共豫西特委书记吴芝圃和鄂豫边区党委民运部长吴祖贻以及开封地下党负责人王永泉等人研究决定,让早先受党派遣打入国民党军统组织的牛子龙出面与军统豫站进行沟通,共同组织力量实施刺杀行动。  

牛子龙是河南郏县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在家乡从事民运工作。

不久他又受党派遣利用旧关系打入国民党特工组织从事地下活动。

抗战爆发后,他担任军统豫站行动组长,先后镇压了不少汉奸。包括遵照党的指示处决了伪开封警备司令刘兴周和大汉奸、开封维持会长徐宝光,一时成为日伪谈虎色变的“铁血人物”,令当地日伪头目中引起极大恐慌。

日军经过调查后认定刺杀事件系军统豫站和牛子龙所为,但是吉川认为,军统组织虽与“皇军”作对,在华北中共势力较强的态势下还有反共的利用价值,因此意欲将其招降,为己所用。

牛子龙很快摸清了吉川的意图,决定利用其急于打入军统组织的图谋,伺机进行刺杀行动。

为此,他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军统河南站站长。恰巧此时该站长接到重庆总部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日伪高层头目的刺杀行动。接到牛子龙的报告后,军统站长立刻对共产党提出的联手刺杀计划表示欢迎,并指令牛子龙尽快与中共方面联系,物色人员实施刺杀行动。  

于是牛子龙想到了一个合适人选——他的学生、郏县小磨山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队员吴秉一(又名吴凤翔)。

1940年2月19日,吴秉一利用吉川的心腹特务队长权沈斋贪财的特点,用金钱礼品从其身上打开缺口,吴秉一带着大把银圆和名贵药材、烟酒到权家“拜访”,谎称自己想“归顺皇军另谋出路”,还给了他一份伪造的“花名册”。

拿到吴的“花名册”后,邀功心切的权沈斋立马将情况报告给了吉川。

听到吴秉一愿意策反牛子龙,并能从小磨山拉队伍“投奔皇军”,吉川心里大大滴高兴。出于谨慎考虑,还是对吴秉一进行了几次考验, 最后终于解除了疑虑。

5月15日下午,吉川给吴秉一下达指令,要他率小磨山的武装进驻开封城西的董章镇听候点验改编。

吴秉一立即将情况向上级作了汇报,并迅速通报牛子龙抓紧做好准备。牛子龙接到通报后认为刺杀吉川的时机已经成熟,当机立断命令地下党员王宝义率刘胜武、姚栓紧、张茂亭三名军统特工由吴秉一统一指挥,选准时机立即实施刺杀行动,牛子龙本人则带十几名枪手到中牟县做好接应准备。

5月15日晚,吴秉一带领王宝义等人的“先遣队”来到董章镇驻扎,随后吉川便派两名日军军官乘车前来对“先遣队”进行了“接受点验”,同时命吴秉一带上左轮手枪和爆破装置,只身随车前往山陕甘会馆面见吉川。一场精心策划的刺杀行动即将开始。

山陕甘会馆位于开封市中心偏北,由清朝年间山西、陕西、甘肃三省富商集资修建的一处庭院式建筑。

5月17日6时许,吴秉一和王宝义按照与吉川贞佐少将约定的时间赶到会馆,两人持特别通行证顺利通过大门门卫,穿过深长的庭院来到吉川和汉奸翻译官陈凯居住的后院。

按照事先计划,吴秉一负责西屋的吉川,王宝义负责南屋的陈凯。当吴秉一来到西屋门前,忽然听到屋里有几人在用日语说话,情况与原先掌握的只有吉川一个人不一样,但他很快拿定主意决心按计划开枪。

吴秉一正欲推门,吉川贞佐的卫士开门出来, 吴秉一眼疾手快,抬手一枪便将卫士打死,顿时屋内大乱,吴秉一又开枪击毙正在拔枪的日军驻开封宪兵队长滕井治。接着,吴秉一又调转枪口朝吉川贞佐射击,不料手枪意外卡壳,吴秉一扔掉左轮手枪,拔出盒子枪,紧扣扳机,将吉川贞佐击毙。

此时王宝义也从南屋赶至,两人迅速收集了文件、手枪,会同等候在山货店街口的姚拴紧等人 一起安全撤离。

在此次刺杀行动中毙命的日军髙官除吉川外,还有日军驻开封部队参谋长山本大佐、 日军视察团团长瑞田中佐等,汉奸陈凯因事外出侥幸保住了性命,吉川是日军在中原战场被中国军民击毙的首位将官,刺杀行动两天后,《河南民报》首先在重要版面向外界披露了这一消息,紧接着国内外不少报纸也相继刊载了这条新闻,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件,参加这次刺杀行动的人被誉为“大无畏的民族英雄”。

此次行动也表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辱时,摒弃党派之争,携手共赴国难的崇高精神。


文 | 云间大彭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评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