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空心村党组织班子青黄不接之困
在乡村发展进程中,空心村党组织班子青黄不接现象日益凸显,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关键瓶颈。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使得村里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儿童,适宜担任村干部的人选严重匮乏。党员队伍老龄化严重,“三好三强”村党组织书记更是难觅,后备力量不足且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乡村发展活力。因此,破解这一困境迫在眉睫。
拓宽选人渠道是破题的首要之举。要打破“村人治村”常规,不拘一格降人才。通过“三荐两定一公示”选拔机制,积极吸引致富能手、优秀青年、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四类人员”回村任职。同时,全面摸底农村干部队伍现状,编制人才需求清单目录,建立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台账,保证村支“两委”班子随缺随补、应配尽配。
健全保障机制,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同样重要。一方面,提高村干部待遇,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将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与干部补贴挂钩,激发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适度提高个人收入,增强岗位吸引力。另一方面,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干部力度,让村干部在政治上有奔头。
强化培训教育,提升村干部能力水平必不可少。建立导师帮带机制,由镇包村干部、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等与村级后备干部结成帮带对子。将村级后备干部教育培训纳入乡镇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依托“远程教育+集中学习”等形式,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党纪国法、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切实增强履职综合能力。鼓励引导后备干部在党组织建设、乡村振兴、综治维稳等重点难点工作中跟班锻炼,为其提供实践机会和展示舞台,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成长。
空心村党组织班子青黄不接问题的破解,需要在选人、育人、留人等多方面协同发力,为乡村振兴锻造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让乡村发展的根基更加稳固,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