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怀才不遇,是说才,不是说你。
总有人跟我说:为什么我这么有能力有潜力有才能的人总是遇不到伯乐呢?
真有才的人只会觉得学不够,就像“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的故事一样,总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不会的东西太多,拼命钻研学习都不敢妄谈怀才不遇。
而你,每天只是看起来拼命勤奋,每天最后一个走出办公室,提前进办公室,你就说自己怀才不遇?
为什么办公室里总是有你的身影,可老板就跟瞎了一样看不到呢?
因为你自己也知道,你只是想做给老板看,早上来得比老板早,看起来正在很用功地工作,晚上走得比老板晚,可老板一出门,你就跟着出门了。
那次老板忘记带东西返回来取了,就看见你已经关掉电脑离开了。
这些有人告诉你吗?
同桌坐着的那个同事,每天踩着点上班,下班时间一到窜得比兔子都快,甚至有两次踩着点上班还被老板训,那个同事笑嘻嘻地讨饶,做个保证下次早到,嗯,第二天早到了一分钟。
就这种表现的同事已经在大会上公开宣布加薪两次了。
于是你好奇,这个同事是不是老板的兄弟。
可惜,他不是。
他不过就是一个没你爱抱怨,又比你努力的人。
每天下班就回去是因为买的直播课程要开始,耽误一分钟就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了,然后像个高中生一样做笔记,不懂的地方圈起来,第二天要请教公司带他的师父。
早上早早起来定点看资料,健身,吃早饭,每个项目都限时,可看资料和健身老是占吃早饭的时间,导致吃饭时间紧张,看资料、健身的时候经常超过三分钟五分钟却老是想着再等三分钟,一点都不着急吃饭。
万事有规划。
并且步步执行。
经常去跟领导说哪个哪个差事交给我,然后师父带着徒弟,一边实验一边教学一边骂人。
师父是满意的。
可那个师父的另一个徒弟就是你啊。
你刚进公司师父带你的时候你以为自己学得可以了,出师了。
于是请求自己着手处理事情,公司看在你师父面子上给了你任务,你磕磕绊绊完成了,却是一塌糊涂。
可是你在外面却跟别人说:我一个人完成了这个项目,我这么有潜力和能力的人为什么公司不重用我?
说得好像你们单位没你就不能轮转了似的。
02
有一天,一个大爷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他们年轻的时候,赶上改革开放。
当时他所在的国企单位来了一批外国人,说要搞研究,从所有国企员工里抽出一部分人单独分成一个小组,先实验一下。
被分出来的新小组第一天上班开始就容光焕发,换了新工作服,出门也能昂首挺胸。
其他人看了眼红,却依旧只能穿着打补丁的工作服去泡一壶茶叶水,看报纸等下班。
刚一个星期,新小组的员工就都蔫儿了,被新分出来的小组要学新技术,需要操作,上手,并且这个学完总有另一个新技术等着,感觉永无止境。
大多数新小组员工就不干了,每个人都消极怠工,可是搞研究的外国人不依啊,研究还得继续,需要不断地实验,来得到一个准确的数据。
那一组人里只有一个人,埋头苦干,无论天多热,钱多少,他一个人核算数据,一个人精准仪器,一个人做实验。
后来小组解散了。
加上改革开放的浪潮,那个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实验的人,越走越远,从技术骨干到中层领导再到中高层领导。
别人只能继续原来的工作,一杯茶,一张报,等下班。
停滞不前。
然后这个大爷给我说了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话。
:有可能每个人都是沙子,也说不准哪粒沙子会成为珍珠,但是渔民在沙滩上走路的时候,一定能第一眼看到珍珠,无论是哪个渔民。
就这么一句质朴的话。
03
都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可现在时代变了,遍地都是伯乐,千里马却难寻。
一匹千里马可能会遭到伯乐疯抢。
千里马从来不会嚷嚷着说自己的千里马,就跟会咬人的狗不叫是一个道理,别嫌难听,好听的我们都已经听腻了。
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存活,已经多久没有被忠言逆耳了?
少说废话,多做实事,这个法则在任何年代都被适用。
每个人总是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和高度在哪里,那就不要说话。
不明白自己的实力水平,就不要说话,听别人的评价。
你要做的,只是低调一点,再低调一点,默默努力就好。
等着一鸣惊人的那一天。
而高调过头了,别人试探一下就知道了你的水平深浅,继而被一票否决,永远不用,那多难看。
万马奔腾时能被一眼选中的那匹马,叫千里马。
就像在沙子中被人一眼看见的那颗珠子,才叫珍珠。
所以,变成千里马或者珍珠吧,少年。
给我安静地、好好地坐在位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