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读书笔记

      开始阅读《李鸿章》,去年买的晚清四大重臣历史小说,看中国近代历史。今天先看了浙江大学的《中国近代史》的慕课,了解近代史的相关内容。感触最深的一句话:西方人用坚船利炮把中国轰进了历史的沼泽地。中国一直到十四世纪在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上都是领先的,没什么在十四世纪后会迅速落后呢?李约瑟之问的有关内容。

    之前知道李鸿章就是个卖国贼,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也知道他是洋务运动的开创者,建立了北洋舰队。读这本书将会看到一个更立体的李鸿章。

    读《李鸿章》的第一章最大的感受是人不是被敌人打败的,而是被自己打败的。当太平军攻打城市之时,守城的将领先弃城逃跑,将领之间为了个人利益不去援救受困的其他军队,所以太平军就长驱直入,清军大败。正如清朝政府一样,在外国强敌的大炮下,打开国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派过来4000多人就把清军打的一塌糊涂。想想日军侵占热河时,前期只128人就把热河省会承德拿下了!

        李鸿章因为没有当上两淮盐运使,也没有被受命练水师,再加上给曾国藩的建议没被采纳,就愤而辞职离开了曾国藩的幕府。李鸿章有点急功近利了!

    武汉三镇被围,主帅曾国藩苦于无兵救援,李鸿章出主意解围。曾国藩评价他:兵贵奇而我太平,兵诡诈而我太真。认为李鸿章是奇计险谋。再次看出李鸿章有投机取巧的一面。

      李鸿章虽然师出曾国藩,但是与曾国藩的为人处事截然不同:曾国藩诚恳踏实,李鸿章虽然通融达变,但是过于浮躁油滑,做事急功近利,所以在历史上整体的评价曾国藩的地位远远高过李鸿章,成就也高过李鸿章。

    曾国藩真可谓是一位好老师,为了李鸿章谋出路,想办法,垫家底,亲自训练,坦诚相见。

    上海保卫战大捷,李鸿章建立的淮军初露锋芒。攻克苏州,平息杀降太平军八大王之事,都可见他处事的功力。虽然有投机之名,但是也解决了难题。

    重用一些身上有毛病但却勇武之人,比如为他的进阶立下汗马功劳的程学启。造就了一批将才,也为淮军的立足夯实了根基。

    李鸿章也算是有骑上虎背谋事的气魄,兴办洋务,在那样一个迂腐之气弥漫的朝廷里,他要面对多大的压力和困难。尤其是突破科举选拔人才的界限,选拔懂洋文,懂机器的人才进入同文馆,虽然第一批只招了二十几个人,学成的只有五人,但是他依然坚持下去了。

    读完第一部《平步青云》,主要讲李鸿章离开曾国藩的幕府独立带兵。上海保卫战,三战三捷,出任江苏巡抚;开始创办近代军工企业,洋枪洋炮武装淮军,收复被太平军占领的地方,加封肃毅侯、太子少保,得到慈禧太后的器重;平定捻子军,晋升协办大学士。虽然曾国藩评价李鸿章才胜于德,但是 他的出骑兵,配洋枪,用猛士等确实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才使得他能够平步青云!

第二部《洋务巨擘》

    从天津洋教案开始,李鸿章的办事能力再次得到展现。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在麻烦里才能找到机会”。曾国藩去世,李鸿章继续做幼童出国留学一事,造轮船,反思建立轮船局遇到极大的阻力和困难。最终采用官办商租的办法解决。

    李鸿章兴建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由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负责。李鸿章在考察了英国的军舰之后,最终买下了四艘军舰:龙骧,虎威,飞霆,策电。

    李鸿章总结的五条关于海防的建议:一是改善国家外交;二是培养新式人才;三是重视器数之学;四是加强海军力量;五是发展商业、矿业。但是他为了暂时的稳定而向日本妥协,导致日本攻占台湾是极错的一件事。

      因为修铁路再次遭遇阻力;李鸿章筹资准备买下旗昌轮船公司;“无论是军机还是总理衙门,无不感叹李鸿章办事的圆滑、强梁和机智。跌倒了,不但不受伤,而且还要捡个便宜。”

      日本入侵琉球,李鸿章前去谈判,中俄边境再起事端,千疮百孔大清国。研制水雷,创办电报局;从德国买回镇远舰和定远舰,刘步蟾进入视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