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25岁一无是处的你

文  | 小迷

图 | Jason Smith



“台湾最走心广告:致25岁一无是处的你”,虽然早已经不是25岁(实际我只有18岁啦~)但还是没忍住被“最走心”和“一无是处”这几个字吸引了进来。


顺手贴个视频,不客气,请叫我雷锋:


致25岁还一无是处的你


确保看完视频再看后面的内容~~

首先我要表扬一下台湾导演的创意,虽然看了开头就猜到了结尾,但不得不说真的是很走心,温情的音乐和现场面试官的表现,着实让我也顿时感觉暖暖的。

转头一琢磨,人类还真是多愁善感,这不就是个很简单和理性的经济学问题嘛。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们所有人的简历背景都可以简单的用学历来代替,请问一个小学毕业和一个研究生毕业,你认为哪个人更能胜任这个工作?至少从概率学的角度讲,也明显是研究生胜任的可能性更高。


那么问题来了,假设你只有面试一个人的时间,那你会面试哪一个?

拓展开来,每个企业招聘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或者说他们希望招聘能够是高效的,那他们一定会先挑简历背景看起来更能胜任工作的人来面试。这和投资没两样,假如有俩只股票,一只股票历史业绩十分好,另一只表现平平甚至十分差。你不能说我就要投那只表现平平甚至十分差的股票,那不是做慈善么。。。

最后话说回来,不是说我支持不给人机会什么什么,我是说你看完别愤愤不平,大骂这个社会不识金,然后转头回家立刻窝在屋子里打游戏看剧吃零食。


年轻人,要努力要多学习!填充自己,填充自己的简历空白。无论干啥都是这么个道理,你光会愤慨,什么都得不到!

最后用个我身边朋友的亲身经历刺激你们一下—— 大学时候,一起准备出国认识了一个朋友,他是典型IT男,因为出国一方面要准备考试,另外就要把自己的简历变的更加漂亮,增加许多不同的经历,这哥们为了去实验室实习有一个科研的经历,跑了全北京名牌大学的几乎所有实验室,他并不认识任何老师,就靠去了敲门直接自报家门,回学校自习就仔细研读相关的论文和各实验室老师的著作,最后去了全国最厉害的实验室,果不其然,这哥们之后又去了麻省理工,随后在硅谷一家创业公司,现在身价保守估计1千万美金以上。




延伸阅读:

明年入市计划,我不想再当韭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