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寄哀思

今天下午一点多时,我带着妻子儿女回家祭祖。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家的祖坟在我家西北方向,大约1公里的田地里。

北边的坟头下埋着的是我的曾祖父和曾祖母。

我的曾祖父去世时,我还没有出生,所以我的脑海里没有关于他的丝毫记忆,只是听家人说,他是五八年被人羞辱,气愤不过,悬梁自尽的。

我的曾祖母是在我四五岁时去世的,对于她,我的脑海里还残存着一些记忆。曾祖母满头银发,身体瘦小,一双脚被裹成了三寸金莲。曾祖母的脾气很怪。我记得一个阴雨天,九十多岁的曾祖母和六十多岁的奶奶在厨房里吵架。曾祖母生气地两只小脚都跳离了地面,还用手指指指点点的。

曾祖母虽然脾气古怪,但是她却很知道疼爱她的子孙们。我的二爷爷,也就是我曾祖母的二儿子每次从县城回来,都要给她带些好吃的。她自己不吃,而是留起来,一点一点分给我们吃。

我和曾祖母之间发生的一件趣事被我家大人说了很长时间。有一次,奶奶让我把一些饼干送给曾祖母吃,曾祖母非常高兴,躺在病床上,用她那骨瘦如柴的手抚摸着我的头说:“俺重孙子真懂事!”等曾祖母吃完一块饼干后,我说:“曾祖母,这些饼干是我奶奶放在脚边的。”曾祖母是个很爱干净的人,她一听,就说:“哎呀!我说怎么这么臭气,你赶快拿走吧!”我拿着饼干,蹦蹦跳跳地躲到一边,把饼干吃了个精光。这件事被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知道了,都高兴的哈哈大笑起来,他们都说我这么小小的年纪,竟有这么多的心眼子,将来一定能考上大学。连知道了真相的曾祖母也高兴的不得了。

曾祖母在将近一百岁时去世了。去世后,她和我的曾祖父合葬在了一起。

图片发自简书App


紧挨着曾祖父、曾祖母的坟头的,是我爷爷和奶奶的坟头。

爷爷奶奶是看着我长大的,对于他们,我又怎能忘记呢。

我的爷爷个子很高,有点驼背,经常在头上系一块白手帕,常常把两只手倒背在身后,走起路来发出腾腾的声响。颇有几分英雄气概。我的爷爷和他的母亲一样,脾气也很怪,年轻的时候,爷爷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把家里辛辛苦苦种的棉花都输给了人家,我奶奶劝他不要再赌了,他掂起板凳把我奶奶的头砸了个血窟窿。但是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从未和我奶奶吵过架。这就是所谓的少年夫妻老来伴吧。

我爷爷和我曾祖母一样,也很知道疼爱子孙。他自己没有上过学,却总是教育我要好好读书。

爷爷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他带着我去给我小姑家送耕牛。我上小学的一个秋天,爷爷让我给他一块去小姑家送耕牛。当时已是半下午了,夕阳染红了整个西边的天空,爷爷驼着背,低着头在前面牵着牛,我拿一棵秫秸在后边赶小牛,周围都是刚刚犁过的土地。一老一小背对着夕阳,行走在田野里画面永远地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想,如果当时有人能用照相机把这幅画面照下来的话,一定会在各种摄影大赛中得大奖。

爷爷后来得了胃癌,当他得知自己的病情以后,他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悄悄地走到我们家厨房里给我们切萝卜,他把一袋子一袋子的萝卜给我们切成片晾起来。当时我们一家都很不理解他为什么要给我们切那么多的萝卜。现在,我才终于明白爷爷的心意了,那是他觉得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于是把对人世的眷恋,把对子孙们的眷恋,全都寄托在切萝卜的那一刀一刀之中了。

爷爷是在1991年的秋天去世的,当时我上初二,尽管学校就在我们自己的村子里,可是,我却没在爷爷去世前的那段日子里守在他的身边,陪他说一说话。爷爷是不是会在地下埋怨我呢。

我的奶奶是一个伟大的人,她虽然一天学没有上过,但是她却是世界上最通情达理的人之一。我的曾祖母是一个封建家长意识非常浓厚的人,我的奶奶曾经受了她的很多很多的气;也因为她,我奶奶挨了我爷爷的很多次打,但是在我曾祖母瘫痪在床的那几年里,她给予了我曾祖母无微不至的关爱。那个年代的人几乎人人身上都生虱子,尤其是瘫痪在床的人,身上更是爬满了虱子。我奶奶一点也不嫌弃她,每天坐在她的床边给她捉虱子。每次,我曾祖母给她道歉的时候,她总是说:“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她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听我母亲说,我曾祖母临走的时候,抓着我奶奶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而我的奶奶早已哭成了泪人。

我的奶奶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爱心的人之一。她不但疼爱自己的子孙,还关心她身边所有可怜的人。在大饥荒的年代,为了救活那些即将饿死的邻居,她宁可自己不吃,宁可自己的子女不吃,也要把省出来的饭食给别人吃。

奶奶是在2001年的年底去世的,享年96岁。奶奶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她对我们的疼爱,她教给我们的做人的道理,尤其是那句:“能大能小是条龙,不能大不能小是条虫”早已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心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清明节这天,我和我的两个孩子给我的先辈们磕上几个响头,代表我们全家表达对他们的哀思,希望他们在天堂里一切安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清明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因为“人不能忘本”。不管你在哪里,都不能忘记祖宗。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
    小考拉俱乐部阅读 340评论 0 3
  • 我是日记星球第176号星宝宝,我正在参加日记星球第四期蜕变之旅,这是我的第25篇原创日记。如果你想在2017年获得...
    林筱芬阅读 131评论 3 0
  • 文/陈日红 清明时节寄哀思,缅怀英烈祭忠魂。4月4日下午,我校组织学生前往芳林三烈士纪念园扫墓,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
    贺州学院阅读 505评论 0 0
  • 一份思念 透心彻骨 从那个看不见的源头 缓缓渗出 流经岁月 洗涤世代 承载着不可言状的哀思 从远古奔向未来 忙碌的...
    哈佛妈妈亲子园阅读 952评论 0 1
  • 2017年11月15日,如是家人刘宛睿,种种子88天。 发心:我今不仅是为了我个人而闻思修,更是为了一切有情众生,...
    小Milk刘宛睿阅读 10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