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浪子诗

▷《醉乡民谣》

曾经,貌似在哪里听到过这部电影。

曾经,有朋友这样说过:“他们唱歌,吐出的大概不是歌词,而是深深埋在灵魂里的向往,怀念或祭奠……那年你爱那行让你神魂颠倒的文字,爱那场虚无缥缈捉不住的梦,也爱那个遗世独立的灵魂,但也许,你从来就不必也不会爱那个拥有着或拥有过这一切的音乐诗人。“

曾经,那是部电影,那也是你我的故事。

它不是首新歌,它不会过时,但它也不会很红,这就是民谣。

怎么说呢,我竟然坚持把这部片子看到了最后。有人喜欢有人否定,有人同情理解主人公的经历,有人则嘲讽主人公的性格。就像我在大学里认识的那几个男人,玩音乐的老男人。

不是很喜欢自己在很强的主观情绪或者一定的了解之后去看一部影片,那会很有压力。事实上,这也许就是看下来,我觉得心里闷得慌的原因。为片中的主人公,也为认识的他们。我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来说说我的感觉:我在主人公身上看到了那几个男人身上同样的特质:散漫、时而狂傲不羁、时而怯懦、生活拮据、排斥世俗、孩子气、表演欲、纯粹的善良等等。如果不是已经知道了结局,我也会想象着主人公在经历磨难之后的重生,就像我看好那几个男人一样。但现实却是醉生梦死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可很多民谣所谓的悲剧的结局,我认为,是由于民谣真的只适合一两个人或者最多几个人一起静静欣赏、感慨,适合有一定故事的人影响给另一个人这样流传出去。它,真的!真的!不适合商业舞台,不适合作为一种商品,它可以是一种陶冶,但不适合被追崇,这样才会长久地保存着民谣的精粹。

民谣,很多都听上去那么宁静温和,但是很多灵魂都确是那么执拗不羁的。


民谣,没办法,它就是这样,在散漫不羁中诞生,也埋没于此。就像影片末尾和开头的一个衔接式的重复循环。

也许,就是这样,默默地流浪着,从一个终点开始回到了另一个终点。


比之大部分摇滚激情的发泄,民谣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寄托,回荡又延伸。

比之哥特式那种黑暗的情绪,民谣更多的是无声流淌的泪水、无声酝酿的叹息。

民谣啊民谣,是浪子的柔情的诗。

下面就简单推荐几首民谣吧。

▷《falling slowly》

来自电影《曾经》的主题插曲,也是我正经接触深入聆听民谣的开始。


▷《安和桥》

宋胖子的歌听了一首又一首 ,唱了一遍又一遍。《安和桥》里最喜欢的是有一段类似琵琶的伴奏,很有意境。


▷《奇妙能力歌》

的确很有奇妙能力的歌,最初一听莫名充满流畅的正能量,歌词很美。陈粒也是民谣创作才女,她的那首《易燃易爆炸》简直比之摇滚更有爆炸力。


▷《历历万乡》

女侠客。


▷《少年锦时》

摇啊摇,梦啊回忆啊童年啊亲爱的少年。


▷《故乡》

你是我漂泊一生最终归来的故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