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都很有名。
北固山,因辛弃疾登临并抒怀而声名鹊起,知道辛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人是小众。大众知道的,则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在甘露寺招亲的故事。刘备招亲当然主要是故事演绎,而孙刘联合拒曹却是真事,有这种史实为基础,罗贯中把刘备招亲故事写得活龙活现,还诞生出成语“赔了夫人又折兵”。过去不认字的人照样能知道这个故事,《三国演义》故事在中国实在是太普及。
在辛弃疾那个年代,北固山是屹立在长江边的,惊涛拍岸,很险峻,军事要冲。我看到它时已没有如此的险峻感了,而且离江边有段距离了,失去了卷起千堆雪的壮美。山川易形,倒也不奇怪。
焦山,立在长江中,树木茂密,覆盖全岛。从南岸看过去,基本看不到山石。山上有许多古迹,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那些炮台,那是一百多年前为了抵御洋人炮舰而修的,却终归没能挡住外敌。我看到那些残存部分仍然坚固异常,似乎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对它没起作用,让人很震撼。当然,真正让人震撼的是,它们的东家——清政府早就不堪一击了,差距那样大,却还在做天朝上国的梦。
金山也有很多故事是让人熟知的,《白蛇传》中白、青二蛇与法海斗法,上演了绝妙好戏“水漫金山”。结局是二蛇斗败了,小青逃了,白素贞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这虽是神话传说,但据此改编的剧目是久演不衰。还有一个历史故事让人熟知,1130年,金兀术率军犯杭州后,从镇江水道撤走,抗金名将韩世忠率水军拦截,将金兀术围困在金山附近的黄天荡,韩军以少击多,韩世忠夫人梁红玉亲自上金山擂鼓助威,大破金兵于黄天荡。梁红玉因功被封为安国夫人。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也以各种文学形式流传。今年(2024年)京剧电影《安国夫人》还在北京上演。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时期,原名泽心寺,到唐代才改名为金山寺,唐宋江时期是双塔,荐慈塔、荐孝塔。双塔毁后,明代重建一塔,取名慈孝塔。历史上宋朝皇帝、清朝皇帝都为它改过名,但百姓仍习惯称为金山塔。金山塔清朝又被毁过,直到1900年才再次建成,持续至今。
1980年代后期我去镇江,不到12月份,但北京已经冷了,我是穿着羽绒衣服去的。参加活动的都是华东当地同志,多数都穿得单薄,还有个别人穿衬衣的。岂料突然来了一场大雪,那纷纷扬扬的雪片,很快就把地上铺白了,山峦裹银、江天一色,很是壮美。另一面,气温骤降,除了我有羽绒服,所有的人都抗不住了,熟悉的朋友说:老兄,你真有先见之明啊!我说:哪里的话,北京早已供暖,出门就得穿厚的了。主办方立刻想法借来一批棉大衣,事出仓促,那些新大衣连钮扣都没有。就这样每人身上都裹着一件蓝色棉大衣,来来去去,那场景挺有趣的。这样大的雪要是在北京恐怕不是三五天能化的,但镇江气温快速回升,到我们去参观金山寺时,已是晴好天气,积雪基本上化没了。
尚未进寺门,远远就看见金山塔,红栏、黄墙、青瓦,煞是醒目。导游说金山塔是金山的标志性建筑,建在金山之巅。金山原来是长江中一孤岛,后因长江北移,金山与南岸连在一起。进寺门后,看出金山不大,被寺院建筑层层包裹,金山寺院与金山浑然一体,金山塔即为全寺最高点。形成了“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独特景观。想起前日导游在焦山时说过,焦山因为树木多,寺院房室都被林木遮蔽看不见,所以叫“山裹寺”,到了金山就反过来,成了“寺裹山”,今天一看,还真是这样。
金山塔不高,也不大,七层八面,檐角高高翘起,有欲飞之势,整个塔显得瘦削玲珑。这与金山这座小山还是相得益彰的,要是塔过大,与周遭地形、地貌不能融为一体,也是造景一忌。登塔的的楼梯比较狭窄,要是上下人交错的话,必须侧身,那天游人不多,上下塔并不拥挤。楼梯是木质的,可能年久松懈,踩得“吱吱”作响。每层都有环廓,可以四方观景,东望是卧在江心的焦山和雄踞江边的北固山,西望是滔滔不绝迎面而来的万里长江,南望是镇江市城区楼宇、古城风貌,北望是长江北岸扬州著名的瓜洲渡,王安石从那里望向镇江,写下了名篇《泊船瓜洲》,首句即为“京口瓜洲一水间” ,第三句则唱出流传千年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时王安石改革虽然受挫,北宋国家尚属太平。到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辛弃疾在京口感怀时,首句就成了“何处望神州?”瓜洲虽仍在目,“神州”却丢了,太平世已一去不返,战未休的年代,百姓流离在所难免了。
观塔时,导游讲慈禧生日时到金山塔,官员们贺寿,慈禧问官员们,她能活多少岁?官员们面面相觑,谁敢回答这个问题?稍有差池,那是掉脑袋的事,弄得不好还可能满门抄斩。后来有人回答了4个字,慈禧“龙”颜大悦。导游讲到这里就问大家:你们能猜到是哪4个字?马上有人说:这还不简单!长命百岁、万寿无疆……面对种种答案,导游均微笑着摇头:不是。最后,导游一看众人已失去兴趣,才说塔下有这四个字。等大家转到下面花墙时,果然看到“天地同庚”四个大字。我想这答案不是跑题了吗?太可笑了,“天地同庚”跟你慈禧有啥关系?你也配?中国自秦始皇开始,就妄想长生不老,历代皇帝都爱听“吾皇万岁”一类话,可是又有哪个皇帝熬过百年?
塔侧有法海洞,供奉法海像。小时候看《白蛇传》就觉得法海是多管闲事,人、妖、僧三者间看不出啥是非,白蛇无非是向往人间美好,这不为过吧?连仙女们还有相思下凡的,她们放着天上清福不享,偏要到人间受清苦,说明人间烟火、男欢女爱才是沧桑正道。既然仙可以,妖又有何不可?佛不是讲众生平等吗?法海为何就容不下一条蛇?还是唐僧高明,看问题别有洞天,他教育孙悟空:即便是妖,没有害人,也不可打。故事中白素贞也没有害人的主观动机,法海认为自己是坚持佛门正道,非要拆散人家家庭,那就过了。世间万物,无论是宗教,还是学说,如果认为只有本门本派才是正宗正道,别的都是旁门左道,那就错了。
法海洞很小,光线也差,我看了一眼就转身离开。此法海非彼法海,历史上真有其人,被尊为金山寺第二代祖师爷,说当年是他主持重修并光大金山寺的。离开金山寺时,注意到正在大兴土木,重建一大殿,听说是大雄宝殿,外形已起来,裸露着,柱、梁都是粗大的原木,开间、进深都不小,很有点架势。
诸事兴起,寺院也不甘其后。
202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