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故事”给你听

我与“故事”的故事

——读《说故事了没》有感


“故事”二字对我而言,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与记忆。

我喜欢听故事,儿时在爷爷的胳臂弯里长大,花圃园里,爷爷悠悠的故事编织着幽幽的童年。近来重读《呼兰河传》,听着萧红以一种温暖而舒缓的表情说起千里之外的故园,说起她与祖父的故事。从他人的故事里,我常常找寻自己的影子,她的呼兰河畔,我的花圃巷里,我们的天真童年,都有自己的小天地,都有一位老人陪伴着,创造着美丽的故事。爷爷说故事的魔力是我对于故事的启蒙,爷爷的故事永远是我骄傲的资本。

我喜欢说故事,在小学有着“故事大王”的称号。我一向内敛沉静,只有与别人分享故事的时候,变得片刻的慷慨激昂。念小学时,每到午餐时间,大家喜欢聚拢听我说故事,他们一边扒拉着饭,一边津津有味地听,听我讲述着,从爷爷那儿“偷”来的故事。有时候,我还会改编,添油加醋,并沾沾自喜自己的创意。如今,我恋上旅行,恋上去不同的地方,邂逅不一样的景与人,归来后热衷于和大家分享,继续当一个“故事”的搬运工。

我与“故事”的缘分,不记得从那一天开始,但我知道,我与“故事”的故事还在继续着。比如,这一堂“说故事”的课,这一本“说故事”的书。

阅读完《说故事了没》这本书,对于“故事”的理解,对于“故事”与人的解读,好似又深了一层。


一个人,两个故事

书中提到“说故事的意义是一个人不断往内又往外的过程”,是啊,人总是不断地对内探索,不断地向外开拓。人总是有“内”与“外”两个维度。薇薇言: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日子创造头版头条,想象自己生活在聚光灯下。于我而言,那是外在的故事,因为每个人都是人生舞台上的戏子,我们擅长表演故事。我们的另一个故事,是创造给自己的,每个人都是踽踽独行,有多情绪,只有自己知道,很多故事,只说给自己听。内隐故事与外显故事,没有好与不好,他们一起构建成了我们完整的人生。


故事是情感的哲学

本书告诉我们,看一个人,要立体的看,看有光的地方,也看无光的暗角。阅读人,阅读他的当下,也阅读他的脉络,就像读懂一段文字,要联系上下文一样。情感是故事的因,亦是故事的果,故事是情感的传输,也需要情感的反馈,心灵上的来往交流,才是完整的“说·故·事”。

故事,丰富着人生旅程,说故事,会让一个人的能量场发生变化。故事有着内与外,故事是艺术,故事是哲学,故事里,有你有我。

I&�?/����3�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