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正确的爱的方式》之十二___让孩子自发地修正偏差行为

伊川王利珍坚持原创分享第47天

我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常常发现孩子之所以做一些偏差行为,多半是因为没有理解目的行为与代价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身为大人的我们若是能够帮助孩子理解这三者的相关,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拓展思考的角度,更能够帮助孩子在充分理解之后自发的修正自己的偏差行为,此成效远远大于大人一直唠叨。

目的___孩子想借由此行为得到什么。

行为___父母通常看见的是孩子外显的行为及孩子的偏差行为。

代价___因为这个行为产生的不好后果。

举个例子。《满口脏话的小伟》

我问小伟:当你说脏话的时候都有什么不好的结果跑出来?

小伟委屈的说:就是会被老师罚站呀。

我又问:还有吗?

小伟说:下课不能出去玩,也不能和同学玩。

我又问:还有吗?小伟生气的说:没有啦!

我要接着问:老师会把说脏话的事情写在联络簿上吗?

此时小伟一边骂着脏话,一边说:当然会了,而且还害我回家又被处罚。

回家又被处罚什么呢?

小伟:就是要被保育妈妈骂,然后还要起立下蹲一百次呀!

我觉得关心小肥才是此时应该做的事。因此,我先停下和小伟的对话,关心的看着他,问他:腿还好吗?

小伟说:还好,只是很酸。

我用有点夸张的口气说:我有一个发现你想知道吗?

小伟一幅被挑起兴趣的样子:“什么呀?”,我一边说一边把小伟之前说的因为说脏话所要付出的代价写了下来。

1、被老师罚站。

2、下课不能出去玩,也不能和同学玩。

3、被老师写进联络薄。

4、被保育妈妈责骂。

5、又被再次处罚,起立下蹲100次。

然后我问小伟:你有没有发现,说脏话会让你得到这么多不好的结果?

小伟惊讶的说:真的,那我应该不说脏话,不然就太倒霉了!

小伟说脏话这个行为,在谈论代价的时候最好可以一边和孩子成澄清,一边拿纸笔写下来,因为大部分人是视觉型学习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见为凭,所以当孩子看见你一条条的写出他所付出的代价时,便无法逃避他所发生的事情,甚至会很震撼,进而愿意修正自己的行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