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928年,蒋冯阎三位把兄弟的合影。
《汉书·地理志》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百越之地,越南河内至浙江绍兴之间的地域。北方中原称南方诸部为百越。
遥远的古代,相对古板无趣的北方中原,善歌善舞的越人更具诗人气质。比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么美的诗句,估计十之八九的人以为出自《楚辞》,其实是楚人翻译的百越民歌《越人歌》。
还有《越谣歌》,古越人结拜时的祝辞。小学语文书中除三害的周处,后来改好了,编了一本书《风土记》,就在这本书中记载,越俗,性率朴,意亲好合,即脱头上手巾,解腰间五尺刀以与之为交,拜亲跪妻,定交有礼,俗皆当于山间大树下,封土为坛,祭以白犬一、丹鸡一、鸡子三,祝曰: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
后人以乘车戴笠,代指故知旧交不忘相揖之誓。民国时代,文士尚武,武人尚文,据说,戴笠宴会宾客时,席间常翻出书以其名出处示客人,谓其名由古人所起,以显示其儒雅。
旧时中国,盛行一种社交方式,写兰谱拜把子,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乐此不疲。蒋介石先生比古人更热衷,结拜过的异姓兄弟有十多个,包括死敌冯玉祥,也是与老蒋换过帖子。北伐途中,提出与李宗仁互换兰谱,令李一时很为难,因为老家桂林的李,可是正宗越人。
桃园三结义,瓦岗一炉香,自古称颂的友谊,不外乎情义之名下的利益抱团。幸好,还有一种友谊,叫做车笠之交。君乘车,我戴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