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这一个时代“京东是谁”?企业愿景与使命需要足够的激励

关注【本号】更多关于企业管理、员工激励、薪酬制度、绩效激励等内容免费与你分享!私信“绩效”送您关于员工管理、绩效薪酬的干货视频。

作者:刁老师 有趣、有料、有态度的绩效管理者

个人号:(CQZHHC1980)

上个月,刘强东在京东第五个老员工日,发了一封内部全员信,回溯了京东17年来征程中的很多点滴瞬间,在提出“京东是谁”的时候,刘强东把京东定义为一个“逐梦者、坚守者、众行者。”

编辑

1、逐梦者

刘强东说,京东有三次追梦过程,京东最早梦想是抵御中关村的商业乱象,用走正道、树诚信的方式获得成功。后来,京东梦想的是减少搬货次数,给消费者提供最好的电商服务体验。

现在京东的梦想,是降低社会供应链的成本、提升全人类的生活质量,发挥最大的价值。未来10年,京东还要转型成为一家技术驱动的供应链服务公司。

刘强东说,“京东还有一个梦想,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公司,京东的愿景是——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企业。”

2、坚守者

刘强东认为,京东有三样东西不能丢。

(1)对商业价值的坚守

京东的任何一个产品服务都必须为行业创造价值,要么是为合作伙伴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要么是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编辑

(2)对长期主义的坚守

京东要坚守一体化的模式,自营商品、自建物流,供应链能力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过程,未来供应链开放,更需要时间和耐心去和合作伙伴共建商业生态。

(3)挑战自我的坚守

过去京东挑战的是对手,今天,京东面临的最大挑战来源于自己,京东要用谦卑的心态看待自己。京东不是什么行业的领先者,是零售行业的挑战者,更是技术服务行业的学习者。

刘强东说,坚守是定力,也是“结硬寨、打呆仗”的智慧。

3、众行者

(1)遵守商业道德

这是京东的底线,京东不做坑蒙拐骗的事情,不卖假货水货,不逃税漏税,不行贿受贿,所有业务合法合规,始终如一,这也是京东的DNA。

(2)维护行业健康

过去,即便京东有能力获取更多利润,也要把利润让给用户和合作伙伴,保护各方都能够在一个相对合理的空间内可持续地发展。

今天,京东开放基础设施服务,是打开自己连接外部,不是成为连接器的中心,而是成为别人的一部分。

(3)履行社会责任

京东认为,企业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不仅是捐赠,而是在商业活动的各个环节同环境和平相处(如电子发票),用商业模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如产业扶贫),和利益相关者一起塑造可持续发展(如有责任的消费倡议)。

对于刘强东提出的京东“三个角色”,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认可,无非觉得就是一种口号和宣传而已。

但是,客观的说,京东新使命“三个角色”描述还是很有画面感,能够引导公众对京东产生更积极的联想——京东像一个追梦的17岁少年,有自己的坚守,有自己的底线。

愿景与使命作用在于画饼,企业的主要驱动是利润而非使命或愿景。当然,也有人也对“利润”也不抱希望,尽管“利润”是员工创造的,但最后还是归属老板和股东。

事实上,激励员工或者驱动企业前进,利润和愿景都不可或缺的,大白话就是虚实结合,软硬兼施,这就涉及到绩效管理的问题

编辑

绩效管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一个结果,而是通过计划制定、辅导沟通、考核反馈来帮助员工提升工作能力、达到双赢的过程。

要做好绩效管理,首先需要明确如今的管理现状。中小型企业的一个特色,就是人数不多,稳定性不足。在创业发展初期,战略目标不清晰,管理基础薄弱,职责分工不明是很多中小型企业都会踩的一些雷区,而因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管理不够人性化,员工感受不到信任感和安全感,流失率一直高居不下。

如果薪酬福利更是不够竞争力的话,就更别幻想几个KPI评分和几百块的奖金能让员工鞠躬尽瘁了。如果说月初设置了考核标准,月底就一定能达到的话,那为什么不直接设置个每月纯利润1000万的KPI呢?

所以说,在进行绩效管理的时候,除了要细分年度目标之外,还要考虑公司和员工的现实状况

编辑

在团队工作中,有一种现场叫“鞭打快牛”。

干工作越快的人发现,总会有更多的工作安排下来;而那些慢悠悠的人,却一直工作量比较少。

能够克服困难的人,总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不善于克服困难的人,却总是可以得到较容易完成的任务。

工作业绩突出的人,总是会迎来更高的业绩目标;而那些业绩目标低很多的人,一样可以靠任务完成率拿到不菲的回报……

慢慢的,“快牛”也没了心力和动力,变成了“慢牛”,或者干脆“愤蹄”离去。更有甚者,有的“快牛”在情绪影响下,成为团队的离心力和破坏力。

编辑

能者多劳的结果,往往不是多劳多得,而是多劳多责。

你能干,你老实,那你就多做一点,是你的,不是你的,统统都让你来做,谁让你能干,能把活做好呢?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本来也没什么错,但一切只让干活,不让吃肉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只有不断增加的劳动量,酬劳却一点不增加,即使加薪也少得可怜,这就扯淡了。

能者多劳的时代已经过时,多劳多得才是王道!

编辑

人性是趋利的,没有不愿意干活的人,只是你的薪酬激励不到位!

正如任正非所言: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简单,粗暴,在理!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我永远相信:

利益点在哪里,人的时间和精力就在那里。

物质利益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驱动力。

只有当员工主动为自己而干,工作动力和创造力才是最强的。

人性是逐利的,如果没有利益驱动,员工不会拼命干;

人性是懒惰的:如果员工不需要努力就能得到高薪酬,他更不会努力干!

所以:

人性需要什么,你就给员工什么。员工需要公平,你给他公平;他需要多劳多得,你帮他算得清清楚楚。

好的激励机制可以让企业自主运转,让员工自发工作,不需要老板事事操心。老板的格局和高度,决定了企业的未来。

建议从企业管理机制方面突破,首先要建立好企业薪酬绩效激励机制,让员工主动自发的工作!

案例学习:财务人员的工资应该怎么发?绩效怎么考?薪酬如何加?

死工资活受罪

当前的基本状况是:低工资招不到人又留不住人。高工资能留住人却激励不了人。死工资只会招致员工不满赶走了优秀的人。老加工资,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只能养懒人。不加工资,士气低落对不起干活的人。企业不变革薪酬模式的结果是:人才外流、开工不足、业绩停滞、成本上升、竞争下降、未来迷途。与其等死,不如在变革中求活!

前言:在绝大多数企业,财务会计的工资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每年根据公司经营效益多少加点工资,当然,也会根据员工的能力增长、工作范围、职务变化增加等级工资或给予某种补助。这种传统的薪酬思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则:

财务人员定薪或加薪是基于这样的原则:

1、能力与能力增长(例如工作年限与相关经验、专业资格)

2、职务等级(分普通级、管理级等)

3、工作范围(技术含量高低、责任大小)

4、公司效益(通常体现在加薪或奖金方面)

5、本司服务年限(工龄或年功工资)

梳理薪酬与价值的关系

1)有能力不一定会释放出来。能力不会直接等于价值。

2)等级高,证明能力强、经验更丰富、责任更重大。公司要的不是证明,而是结果。

3)工作强度大、隐性价值高。公司更需要展现出来的显性价值。

4)公司效益好,与财务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不能戴大帽、一刀切。财务的贡献应该更加具体、直接。

5)员工服务时间长,并不是加薪的关键。老员工贡献大、价值高、结果好,才值得买单。

很多企业为了激发财务人员的价值,是这样做的:(反面案例)

编辑

编辑

点评和思考:

1、财务人员的工作价值,只能用及时性与差错率来衡量吗?

2、财务人员的薪酬只能扣不能加吗?

3、如何给财务人员加工资,体现增值和超值?

4、如何设计,让财务人员主动为结果负责?

5、如何防止财务管理者不作为、甘做老好人?

我认为,财务部门贡献的价值应该是这样的:

编辑

考核不是目的,激励才是根本。因为员工不会为考核而努力,更愿意为激励而拼命。

考核永远都只是一种管理手段。老板要利润,员工要工资。老板要绩效,员工要激励。这是基本的人性和本能。所以,有了考核指标与经营目标,更需要构建一套老板与员工都认同的激励分配机制。

真实案例:主办会计的工资、加薪应该这么设计!

编辑

员工要增加收入,必须同时增加投入、贡献和增值

编辑

岗位产值是岗位主要工作的结果展现

编辑

这部分是扩展产值,也是财务人员的增值计划

特别说明:上述的案例是我与宏成咨询集团团队共同研发、实践的薪酬模式-PPV,用于非管理层岗位的员工薪酬设计,将员工的收入与其价值、贡献、成长全面融合。实现员工为自己加薪、为增值加值、为结果加薪的管理目标。

总结:想让优秀员工跟您干,必须打造良好的平台,还有给予他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经营思维,自负盈亏,让他们有做老板的概念,和老板一起齐心把企业做大,一起分钱,共同创富

作者:刁老师(CQZHHC1980)

如果您在企业管理方面存在有什么疑问,欢迎你添加我的个人号为好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