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观天下》(50)江西赣州贡水章水·古城墙·古浮桥·八境台·郁孤台

图观天下


拍摄时间:2017-10-02

拍摄地点:江西省/赣州市

每日图说:中国江西赣州贡水章水·古城墙·古浮桥·八境台·郁孤台

进入赣州,不知道怎么了,总觉得有一种亲切感,没有任何原因,像是这个地方人杰地灵、文气浓郁吧;抑或是祖先迁徙途中歇息之地吧。

古代的赣州城整个城池建有镇南、西津、涌金、建春、百胜五座带有城楼的大城门,沿城墙上建有数十座值更用的警铺,在南段城墙的中部有五代护城时所建的南门、大南门、西津门、八镜台等交通要道口,还有咸丰年间所建的五座炮城。赣州城城池坚固雄伟、是我国古代东南地区的一处军事重镇。

(客户类型:媒体机构;客户行业:出版;授权用途:图书 - 内文配图)

(视觉中国~500PX上线图片)

(拍摄时间、地点同上)

现存的赣州古城墙,从西津门起,沿章江经北门至八境台,然后溯贡江经涌金门和建春门至东河大桥头(原东门)。全长3500余米。赣州古城墙是我国唯一的宋代砖城,城砖上保留有宋、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铭文砖521种,年代最早的为北宋“熙宁二年”(1069)。1996年,国务院将赣州古城墙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墙高7米,厚6.5米,墙垛高1.5米。垛口完好的城墙有2420米。墙上警铺残存10个,马面一个,东北城墙上的八境台是几经修复的唯一城楼,尚存西门炮城。

赣江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江西省最大河流。源出赣闽边界武夷山西麓,长766公里,从河源至赣州为上游,称贡水,在赣州市城西纳章水后始称赣江。章水,又名章江,赣江的源头之一。

上八境台登高一望,果见不凡二江合流景象;期间,一游客侃侃而谈章、贡二江合而为赣江之为赣州的来由。

八镜台、古城墙上,眺望章贡二江合而为赣江的涛涛气势,感悟“赣”字的天地人和的内涵,体会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怀古幽思……

历史一笔,抹去了诸多浮云,留下了些许印迹,八境台瓮城和古炮台即为两个楔子,即刻嵌入我们想象的大脑,感受着曾经的战争与炮火,唏嘘不已……

而今天赣州壮阔美丽的江山,又给了我们莫大的安慰和振奋。

沿城墙西行,过建春门,来到涌金门,穿过门洞便见开阔的贡江上,一桥“浮”过大江,行人穿梭,鱼市繁盛。

江西赣州城区三面环水,因为河面较宽,河两岸往来主要靠渡船。宋代赣州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了方便与外面的沟通,于是就在章、贡两河上先后建造铺就了东河、西河、南河三座浮桥以沟通城乡。建国以后,西河、南河浮桥因修建了公路大桥而被折除,在80年代被现代公路桥梁所代替,只有这座建春门浮桥,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景观,特意保存了下来,并至今还在为赣州市民服务。东河浮桥就成了现今赣州市的“国宝”级文物。

赣州古浮桥,学名叫惠民桥,又称东津桥、东河浮桥、建春门浮桥。浮桥长约400米,连接贡江的两端,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连而成,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整座浮桥分为33组,用缆绳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赣江水运繁忙的时候,每天早上9:00和下午4:00都要开启一次,让船只通过。

走在古浮桥上,信步沉思,脚下浮桥上的木板“嘎吱嘎吱”地响着,想像着古代的人们来来往往走在浮桥上,一走就走了八百多年,光景绝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郁孤台位于赣州城区西北部贺兰山(别名:田螺岭)顶,海拔131米,是城区的制高点,赣州宋代古城墙自台下逶迤而过,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点。

因坐落于山顶,以山势高阜、郁然孤峙得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该词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阙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阕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温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只可惜失去了原有的古味,不再据有怀古的氛围。

(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