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第二十四天

黄直问,事上磨所致良知只是片段,如何抵达天和渊,先生却说,我们的心之本体,如果没有遮蔽,就能徹天抵渊。每个人的良知,心之本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吧,见一节即知全体。

先生说,什么叫“精一”的功夫呢?今日体会到良知,就把所体会的扩充到底,明日体会到良知,继续扩充到底。日复一日,就是精一了。另一面来说,对于那些不好的,只要一念而起,就克倒,不让它有机会发出来,非礼勿视、听、言、动,所谓克己复礼是也。不是说只有做出来才叫不善,而应该在念头一起的时候,克倒它。

黄直又问,善恶如水火,怎么是一物呢?先生说,至善者心之本体,过或不及都叫恶,所以,只有一个本体,是一物。因此中庸即是道。先生还说,矜持太过不好,直率太过也不好,亦是中庸。就像论语中说的,文质彬彬,所以君子,文和质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

有个门人请教先生,做了文章后,长存于心一两日,牵挂着它,我也有这种情况,先生说这就是为文所累了。思考、做文字也要自自然然,根据自己当时的天分或能力即可,莫要强求。

先生说到忿懥等情感,着一分意就过了,他举例子说,如果我们看到别人吵架,不对的一方,我们对他也有愤怒指责,但此心廓然,未动气,当到我们身上时,如果能保持此种心境,就是中、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黄直,字以方,江西金溪人,明中期学者、诤臣,王阳明的学生。黄直所录的内容,虽未经王阳明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阳明...
    卫士_fc91阅读 10,483评论 0 0
  • “比如面前见天,是昭昭之天,四外见天,也只是昭昭之天。只为许多房子墙壁遮蔽,便不见天之全体,若撤去房子墙壁,总是一...
    小岳1579阅读 688评论 0 0
  • 一、良知只有一个,恢复本性了,一节之知即是全体之知,全体之知即是一节之知。天之一角是天,地之一隅是地。知微察著,以...
    沐一儿阅读 743评论 0 1
  • 今日,我读《传习录》之黄直录。 黄直,即黄以方,字以方,江西金溪人。嘉靖进士。明中期学者,诤臣。...
    jing2006阅读 897评论 0 0
  • 夜惊梦,憔悴起,自向镜中寻影踪 月如钩,清辉凉,婆娑起舞琴声渺 独倚亭台饮酒浓,且自嘲,休管明日与他朝 举杯一曲同...
    沧海一粟贝阅读 169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