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小十九打卡
今天的文章是黄有璨老师2014.11.10的公众号文章《运营到底是做什么的?》
文章主线: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站与产品运营具体都要做什么
从基础的层面来讲,运营要关注和涉及的工作有1.拉新 2.留存 3.促活。
一、拉新
1.顾名思义,拉新就是给自家产品带来新的用户。
那么我们该去哪里找新用户呢?怎么样找到符合产品调性的目标新用户呢?网友为什么要成为我们的新用户呢?这都是该思考出答案的问题。
黄老师在文中说到,“带来新用户的手段和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策划和制造一个具有传播性的话题和事件,可以是投放广告,可以是居于站内做个活动,还可以是通过微博、微信……因而,在拉新的层面上,一个运营可能会涉及到以上各种手段中的一种或多种。”
这是14年的文,14年的网络环境是怎么样我不了解,但是站在现在看过去,黄老师讲的这些方式全都被用于实战,或是说这就是他从实战中总结出的经验。
我们来一个个看:
①策划传播性的话题和事件。大家还记得国庆节期间,在微信内突然火爆的“给我一面国旗”活动吗?这就是一次很好的具备了传播性+可落地+操作简单的活动,恰逢国庆和某些因素,大家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自己参与完也愿意去随手分享;活动链接提前设置好且做好扩容准备接纳访问量;用户只需点开链接,自己的头像就会自动被识别,左右滑动选择匹配自己头像的小logo,长按保存,即可替换头像。
②投放广告。这个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看视频有广告,坐电梯有广告,现在刷个朋友圈都有广告(现在会有很多聪明人借助品牌投放的广告去给自己增加曝光度),如果现在有一笔宣传经费,你会怎么花?该怎么花完?怎么花的效果最好?
③站内活动。这个是借助自家的存量,把站内可以理解为自家官网、APP、甚至是社群。比如现在很火的社群团购,群主联系好货源,争取比外面多的福利,成员接龙购买。这里有个很有趣的现象,为什么不私聊群主买?怎么样让你的成员愿意买、愿意多买,被刺激的更多成员来买?(给几个我看到的刺激点:群内接龙,限量,限时,前xx有福利,历史最低价)
④基于第三方平台,比如微信微博。借助平台的力量,去宣传自家产品,联系大V也好,做抽奖也罢,总之是活学活用了借势。
2.请思考:当我们从0开始做一个社群时,要怎么去用最小的资金成本获取新成员,并且保持源源不断有人来呢?怎么让用户自发帮我们宣传拉新?
二、留存
1.留存就是来体验完产品的用户,愿意不删除我们,进了社群听完试听课也不退群,愿意留下来。留存对应的指标叫留存率,还可以细分为次日留存、7日留存等。
2.回想一下,当我们因为好奇进了某个社群时,是不是一般都先默不作声的观察,有我们需要的干货或者能满足我们某个需求(比如闲聊、娱乐),才不会主动退群?
所以换位思考,当好不容易让用户来到我们的地盘,怎么做才能让他愿意留下来呢?干货是必要的,但是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满天飞,保存了干货也不一定会去看,且学习是件要意志力和不快乐的事,我们要一上来就给用户这么沉重的考验吗?这个时候,在聊天中释放信息和组织符合产品调性且用户感兴趣的活动就很重要了,让用户开心,答应我,好吗?(想起来虎扑还是哪里,为了男性用户举办了次选美大赛,评比他们眼中最美的女神是谁)
PS:当然这个和社群定位有关,如果是学习群,那一上来拿干货就是有诚意的表现。但是也要劳逸结合,让用户学的快乐,学的开心。
三、促活
1.促进用户活跃,就是让用户愿意更频繁、更开心的跟我们在一起玩,一天不见就想念,隔一会儿就要拿起手机看看我们的那种。
2.流量很贵,前两步拉新和留存好不容易做完了,总不能让留下来的用户变成阿飘吧,总不能留着APP但一年半载的都不打开一次,不退群但屏蔽了消息,看到艾特所有人就烦吧。所以,怎么让用户主动来跟我们玩,甚至从积极配合变成我们社群内部的小KOL,主动发起活动、打开话题呢?(参考昨天的去中心化)
3.黄老师说,“这里可干的事同样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构建用户模型,沉默用户召回,用户激励体系的创建和完善……等等。”
构建用户模型和沉默用户召回对我而言是很陌生的词,本文没有细讲。
在我的经验来看,要主动和用户建立联系,如果做学习社群,就去回访他们的学习情况,有没有什么意见建议,没看到他参与学习,是因为时间冲突吗,还是任务布置的不明确?运营人员一定要主动+定期+高频,做好记录和及时反馈,写下来自勉。
黄老师说:“一个合格的运营,应该是至少可以搞定以上提到的各个具体环节中的某一部分的。一个好的运营,则应该能够做到让以上提到的几个部分可以顺畅的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收放自如的整体。而一个牛逼的运营,则可以超越以上这些,以运营中的某一个节点为起点出发,去重新定义整个产品的形态、逻辑和运营模型。”对照这个要求,去做。
“运营这件事,玩好了,你将令自己和自己身边的环境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和趣味。而玩不好,你将只是一个干瘪的跑堂的,终日陷入到N多繁杂事务中难以脱身。”
亲身体会是社群运营,一定要在一线 ,要和用户有直接联系,才能去及时发现问题,做出反馈,做好流程优化。人站在一线,但不能被重复繁琐的任务占据所有时间,没有时间去看好的东西(培养美感和高标准),没有时间去学习(昨天看到一句话,互联网不会给你时间去思考,吃的就是你的信息量和知识存量),没有时间去思考,没有时间去创造,没有时间把自己做过的事整理起来去打造个人IP,没有时间做自己的其他事。这样,永远都是打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