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敦刻尔克大撤退最真实的历史

敦刻尔克的地名源于荷兰语,意思是“沙丘上的教堂”。事后看来,“教堂”职司佑护,盟军在此地逃出生天恐怕冥冥中自有天意。

提起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人们常常惊叹于他对影片叙事结构的排列重组,平淡无奇的故事情节经他之手,最后总会变成独树一帜的悬疑诡谲。

9月1日上映的《敦刻尔克》是诺兰继2014年《星际穿越》后的又一新作,在这部电影中,46岁的诺兰依旧秉持着「不重复自己」,「为观众带去新鲜感」的原则进行创作,并屡破他的多个「第一次」:第一部战争片,第一次真实事件改编,第一次对年轻人怀有责任感......

诺兰的敦刻尔克成功了

那么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呢?

敦刻尔克大撤退

溃败还是胜利?

为什么被看作是二战第一个转折点?

下面的图带您了解电影背后真实的历史↓

敦刻尔克大撤退图集↓(视觉中国)

1940年5月27日至6月3日,敦刻尔克大撤退。士兵们趟着水走向救援船只。

盟军部队涉水走向停靠在岸边的船只。

一艘船上熙熙攘攘挤满了盟军士兵。

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