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句春不晚,我到了真江南!
没有攻略,没有预习,没有过多考虑,台风和我们一起到了南京!
临时起意,飞机晚点,新的组合,还好有个亲家在这方。晚上十点过,接我们一行人到酒店。旅游就谈不上了,探亲,投靠……
南京26度,这可比42度的泸州凉快多了。气温的差异迁移到了饮食。江浙一带的酸甜比四川的麻辣显得温柔多了。理解江南女子的吴侬软语,理解她们的小家碧玉,这样的饮食,喘口大气都能耗尽真气。罢了,罢了,也不是谁都理解川渝暴龙的。
下午去一趟中山陵,拜祭伟人。我又看到了古老的树木,郁郁葱葱。风温柔的吹着,夹带着零星的雨滴,清爽的同时内心也平和起来。参观的人很多,车也很多,人声车声的喧嚣在这个这里,都被周围的树木吞噬了,只剩下庄严和肃穆。仰望中山陵,是一直向上的阶梯。长青的松柏守护在两旁,浩然正气这一刻具像化了。我们试着把孙中山先生提的“民族,民生,民权”“天下为公”把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字眼说给孩子听,希望他们也能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也有一颗爱国之心。我们站在最高的台阶,俯瞰城市,想来孙中山先生看到了如今的繁华盛世,也算如愿了。
下山的途中,下起了雨,来势突然且汹汹。路上的摊贩迅速拿出雨伞和雨衣开始兜售。我们飞快地跑到商店前躲雨。我说商人就是商人,眼里都是商机。师父说这雨是南京人的眼泪。气氛又凝重起来。我们在屋檐下看这雨,好似有多大的冤屈,大声的倾诉……不一会儿,就小了,就是哭过后的残泪,星星点点。雨过没有天晴,一点淡墨还在天上,树林里多了一一点烟雨,朦胧、缥缈……好像话还没说完,好像仍在抽泣……
我看着路旁的梧桐树,思绪把我拉回民国。树是梧桐树,城是南京城。一句梧桐美,种满南京城。宋庆龄自掏腰包购买了孙中山喜欢的梧桐树,迎接他的遗体,完成了“奉安大典”。每次一片梧桐叶飘落下来,南京就变成了金陵,中山路的年轮又悄然刻下一圈。一百年,很近,也很遥远。只是这树下的人和事,又让南京,多了一丝浪漫。
庄严、肃穆在这江南,跌宕、辗转在这江南。夜晚的秦淮河畔依旧热闹,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是铮铮铁骨的中国人!
江南依旧烟雨蒙蒙……我撑着伞,听着雨声,听着历史,听着故事,听着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