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学习,有一个家长问老师:“老师你说不让打孩子,但是我发现打孩子很有效果,比如说他写字写的不好或者坐得不端正,你上去踹了他一脚,孩子马上坐的端端正正的,而且写的又快又好”。
“如果不打,用您教的赏识教育以及其他的方法,都不如这一脚踹的效果快”。
老师问:“你这一脚踹的效果能维持多久?孩子从此都做好了吗?再也不犯这样的问题了”?
“还会犯,犯了再踹,得一次比一次踹的很,才能让他长记性”
……
是啊,谁都怕疼,与其疼痛不去改变。
但是这个改变的动力是因为孩子害怕,恐惧疼痛,恐惧是孩子改变的动力。
这种改变看上去是很有效的,但实际上孩子内心留下的是恐惧,记住的是父母要打我。为了听父母的话,为了不让父母打我,我们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哪里有镇压哪里就有反抗,靠打骂取得的效果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不断递减。
等到大人打不动的时候,等到孩子的力量足以和父母抗衡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反抗,可能会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进行挑战,甚至和父母关系决裂。
我一个姐姐的同事说她以前生气了会打他的孩子。以前的时候打一顿孩子会老实很长时间。
后来孩子慢慢长大,学会了顶嘴。
有一天孩子和她顶嘴,她非常生气,怒气冲冲走到孩子面前,扬起手去打孩子的时候。孩子抓住她的手,一把把她推坐在了沙发上。
当时的她无比的震惊,从此再也不打孩子了。后来孩子大了,每次说到当年妈妈是如何如何严厉的打骂他,她说她内心都感到非常的后悔和痛心。
“天下的母亲没有不爱孩子的,当年的严厉也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长大了,说起挨打的事情,自己一点都不觉得开心,也不以曾经如此的严厉教育孩子感到高兴,为人父母谁都希望留给孩子的是母爱,是温暖,是力量”。
其实我们管教孩子的目的并不是一直要管孩子,而是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管是为了更好的不管。
我在给高中生上课的时候,孩子们普遍反映,高中的学习管理其实还没有初三管的严格,到了高中,很多时候是需要自我管理的。
很多以前没有学会自我管理的学生,尽管中招成绩不错,可到了高中之后成绩会有下滑,一部分是因为不会自我管理。
我觉得如果能让你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可能是一生受益的事情。
我也是一个从小被严格管教大的孩子我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父母管教都比较严格。
等我上了师范的时候,一下子没人管了,我就拼命的玩,看小说书。用我妈的话说“像没尾巴鹰一样”。
仔细品味这句话,没尾巴鹰就没了方向,没了目标,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管不住自己了。
后来师范毕业的时候,因为一门历史不及格还要补考。
后来大了,参加了工作,慢慢才学会自律,学会自我管理。
我们管教孩子的主要目的是想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看来打骂不是最好的方式。经常被打骂的孩子长大后要么很叛逆,要么很懦弱。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需要耐心,用心,需要智慧,还需要持续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