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性》《理解生活》摘记

阿尔佛雷德·阿德勒,于1912年创立个体心理学派。

《理解人性》侧重个体人性心理机制及性格特征等;《理解生活》从个体心理学角度剖析自卑与社会适应的问题。

强调人格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关注"行为的目的性",提出"自卑与补偿",引入"社会感"、"生活风格"、"早期回忆"等。

行为目的性

只有动着的、活着的机体才有精神。

人的精神生活取决于他的目标。

如果一个人有一个始终存在的目标,那么每一种心理倾向都一定程度上不可抗拒地追随这个目标。

每一个自发的行为都始于一种欠缺感,其结果都走向一种满足、安静和完满的状态。


社会感

我们对他人的态度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他们的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去理解他们,这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人不够强壮到独立生活,群体生活是有必要的。


原型

包含个体生活目标的早期个性,一旦形成,确定人生发展方向及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四五岁就形成。


自卑与社会兴趣    自卑起源于社会适应不良,而社会训练是克服自卑感的基本方法。


情感与工作态度一致,强化个体的行动倾向。


出生顺序    同一家庭,不同孩子成长环境差别。


早期回忆    属于原型,研究早期回忆是理解原型及个体性格的有效方法。


生活风格    是一个统一体,形成于早期生活中遭遇的困难和对目标的追求。

原型是生活风格的核心。


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

自卑情结隐藏在优越情结之后,后者是前者的一种补偿。


自卑情结的表现

自认为自己没什么特别的能力,有些人天生有才,有些人不是。

坚信性格是遗传的。

过于敏感。


生活三大问题 —— 社交 、工作 、婚恋

工作  工作的成功取决于社会适应能力。

婚恋

为婚恋做准备第一步是与他人社交,融入社会。

与一般的社会适应问题不同,婚恋需要更强的同理心,是一种感同身受理解他人的特殊能力。

婚姻要求对对方关注以及为对方着想的能力。



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自卑感会激发良性的努力和发展。自卑是个体努力和获得成功的基础。

自卑感也是所有心理问题的根源。如果个体不能为自己找到具体合适的优越目标,就会产生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引发一种逃避欲望,这种逃避欲望表现为优越情结,优越情结只是生活无益面的一个目标,让个体从一种错误的成功中获得满足。

生活风格形成于童年的倾向,即四五岁时就形成原型。只有训练孩子去适应社会,自卑感才能有效约束,防止产生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

社会兴趣与社会合作挽救个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荣格的情结理论概述(2012-07-24 ) 荣格心理学情结形成表现作用 文/齐亚玲 一、情结的提出: “情结”...
    aya1212阅读 7,241评论 0 5
  • 梅花山赏雪 梅花山中垄起伏, 风摇梅枝雪起舞。 一朵梅花寒中笑, 待到晴天怒放时。 容植 南京梅花...
    容植阅读 1,131评论 0 0
  • 用爱的双眼去看 书中作者说去澳大利亚探望母亲和姐妹,发生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他在机场候机时,看到一个老妇人坐...
    我是water阅读 1,092评论 2 1
  • 看企业的盈利能力,除了看毛利率,还要看其他很多指标。 今天学习“盈利能力”的第四个指标:“净利率”。 一、概念和公...
    一只奇葩阅读 3,736评论 0 2
  • 胡晓会 河南漯河 网络初级九期学员 2018.6.26坚持分享第122天 第七次约练 身份 来访者 咨询师给我更多...
    胡晓会阅读 1,13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