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求职
上周四的济南,冷得让人在室内靠着暖气还要裹上比室外穿的还多的衣服。
正在我冻得哆嗦的开始暗骂之时,突然看见班群里弹出一条消息:学校今天有外贸专业的招聘会,需要实习机会的同学可以前往。
我心里顿时琢磨了起来:针对外贸专业的校招,能有财务相关的工作吗?天还冷成这样,这不是在暗示我不去?
可转念一想,自己先前几个大所的实习offer都错事掉了,再不去试试就真的没希望提前积攒实习经验了。
于是抱着碰运气的态度咬着牙出了门——出了楼道之后感受到的720度全方面无死角覆盖的严寒让自己以为是在参与冰桶挑战。
很快转了一圈之后,意外的发现了一家名为xx财务咨询的公司在招公司注册和财务类的实习生,我便上前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并直截了当地问了是否有寒假实习的岗位。
但得到的委婉的回答是:我这现在缺人,但都是实习完之后可以留用的,一般工作要三四个月才能基本上手,东西学全。
无奈谢过之后站到了一旁,我并不想就这么放弃。
在随后来的另一位学姐咨询过程中,突然听见负责招聘的人员提到了住宿和工资,我心里便有了想法。
等到那位学姐离开之后,我走上前很干脆的说了一句:那我不要工钱,您就让我过去跟着学一学,试着干一干,行吗?
负责招人的(后来才知道就是公司老板)那位女士沉吟了一下,“行吧小伙子,你要想来也行。”
于是拿到这份本不可能的offer,从前到后,我只花了五分钟。
出门的时候天气还是冷的刺骨,使我从兴奋中渐渐冷静下来,回过头来看这整件事情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爸小时候哄骗我吃他做的各种黑暗料理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
你还没吃怎么知道不好吃?就跟你做事一样,你还没试怎么就知道不行?
说诙谐一点是成功了666,失败了不丢人。我们应当永远记住的是,相信,总比不相信多一次机会。
这经历刺激吗?我只能说还行,因为更有趣的还在后面。
02 入职
到家后不久就接到了老板的电话,通知我下周一正式上班,周五可去可不去。
鉴于济南的交通拥堵程度完全不亚于北京,为了节省通勤上花去的时间,我决定起床之后就直接洗漱出门。
于是,第二天6:20我便坐上了公交。
公司位于一个小区的居民楼里。下车后跟着导航来到了小区正门,却发现眼前是20号楼,而我所要找的是1号楼,这意味着我要横跨整个小区。
但即使如此,8点半才上班的我还是在7:40就来到了公司门前,默默的等人来开门。
跟好友吐槽完情况之后,默默背了会儿单词,终于等来了负责开门的会计。
随即便是打扫卫生,我默默的承担起了拖地的工作,还发扬起了我妈教育(逼迫)出的良好习惯——拖两遍。
之后才得知今天公司还在忙着各种。年审和报税调税,所以我和其他的实习生可能并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只能简单的看一看凭证(长什么样)。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周五是可来可不来。但既来之则安之,我便尝试着从繁琐的凭证中找出一些背后操作的方法。
随后来的另外两个大四的学姐,中午便找了个借口回去了。
一直熬到下午的我眼见实在无聊才打了个报告走人。
不曾想到的是第二天依旧是这样一个情况,只不过这次只有我一个人默默的在看自己的材料——虽然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但外面其他会计工作时频繁的交流使我不断分神,开始暗自怀疑是不是因为短期实习的原因,这份实习又要划水了。
如果只是换个地方看书,那我为什么又要费这么大力气来一个嘈杂的环境呢?
一上午脑子里只有四个字——几欲先走(虽然还做了其他比较深刻的思考,暂且不表。)
到了中午就快要放弃的时候试探性地问了一下出外勤的老板:“我好像在这里还是什么事情都没得做啊。”
意料之外的是却马上得到了回复——“我这里有好多注册的活都派不下去,外面的会计都在忙年审,顾不上你,你等我下午回来给你安排。”
做完头天的文书工作交差之后才得知,前一日来的学姐觉得路途遥远,便放弃了这份实习,连带着还劝退了另一位。
这样的对比之下,以及我远高于新入职一位员工的工作效率,使老板对我另眼相看——“我一开始说了,我这儿缺人,本来是没太打算对你这短期实习的花什么精力报什么期望的,结果那长期的跑了,你这干活还这么利索。。。”(以下省略几百字)
总之,头一天我的早到,干活利索甚至是拖两遍地,都给同事和老板留下了比较深刻的正面印象。
而我却在暗自庆幸却也后怕的是——幸好我当时没有直接也说:“因为xxx原因,我不干了。”
可能这就和肌肉的生长一样,要到了极限之后,才能生长。所以往往在我们想放弃的时候,先问问自己,到极限了没有。
接着说目前为止最有趣的一段。
03 带薪休假
不是说好不给工资的吗?
对,但短短三天我就证明了自己,尤其是第三天,我做了一件事,老板在给了交通补贴允诺会有适当工资之后,还给我放了一天假。
既然有工资拿了嘛,那说带薪休假也不为过啦。
第三天我就被派去出了外(跑)勤(腿)——头一天准备好材料,第二天去各种地税局、国税局、政务办事中心,登记这个,备案那个。
唯一不同的是,我在工作结束之后,整理了一份业务分类及对应流程的文档——包括地点,所需材料要求,注意事项等等。
我是有在跑腿的时候遭遇各种不顺,甚至是各种完全不是因为我工作出错而发生的问题,我也一度再次质疑起自己实习的含金量。
但后来在漫长的通勤时我想却了个通透:
每个人到职场上都是从跑腿干起的,更不要提老板自己也在外面不停的奔波。那么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的价值不止于此,我们就需要去证明它。
如何证明呢?
是,大家都做的是跑腿的工作,大家也都能做跑腿的工作。
但在跑腿完之后对“跑腿”这个项目站在公司的角度进行复
盘,进行优化和小结,这就足以让我们脱颖而出了。因为我们不一样,我们不可替代,这,就是额外体现出的价值。
也是我们能够更快获得提升的方式。
我承认公司规模小更方便向领导提出建议,但我们是在单纯的完成工作,还是在完成工作后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从公司角度出发。这,是我们值得思索的。
其实无论是否是在职场,都需要我们保持刻意学习的思维方式,不然不思考不学习不进步,不是在重复每一天的枯燥和乏味吗?
你可以通过变强,让事情变得更简单,但反之呢?你不变强,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艰难。
最后回头来谈“不要工钱”这个举措——实习期赚多赚少真的重要吗?
我的答案是,没那么重要。你学到的本事,积累到的经验,培养到的能力,那才重要,那才决定了你今后真正赚钱的能力。
很多人可能会犯嘀咕,那我也要尽量经济独立啊,是的,这观点没错。
但是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没必要过多纠结于这点。
不要因为自己不必要的自尊而错失了发展的机会。
就当是借的,真正有能力挣到更多的钱了,再买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享受着更宽裕的假期,多回去看看,不就行了吗?
我就举个稍微极端一点但很贴切的例子:现在膈应拿父母钱,结果错失了好的实习机会,延误了发展空间,结果第一年回家的时候,别人都能飞机回去,而我们还要默默的抢火车票。
接着很可能面临的就是我们的时间要受制于火车的时刻,而不是你想跟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长。
所以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要勉强,把战线拉长,眼光放远,这,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