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7日 星期六 郑州晴
二月十五日
清明节快到了,老公过两天要去外地出差,这两天惦记这要带孩子们,回一趟老家祭祖扫墓,今天周六带着孩子们说走就走。
清明时节雨纷纷,中国的24节气是融汇了先人的智慧,造福了后人。
昨天蒙蒙小雨下了一天,今早起了好大的雾,高速封了,我们等了一个小时,大概11:30到的老家。
去世的亲人葬在这美丽的大山脚下,是一个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
感恩孩子爷爷修的这条通往山上的路,还可以通车。
弟弟下不来,姐姐帮忙。
这些刚露出地面的嫩嫩小草,手摸上去软绵绵的,像刚出生婴儿的皮肤一样,轻轻摸一下就能碰触到内心深处的柔软,感恩大自然的恩赐。
给孩子们说:这一眼望不到头的绿油油的麦田,黄黄的油菜花地,清澈的小河,小树林,还有高高的山丘…………这是你们爸爸从小生长的地方,这些地方每一处都留下了你爸爸童年的脚印和身影,孩子们开心的玩着跑着寻找这爸爸童年的足迹。
带着孩子们来到山半腰好大一片坟茔前,告诉孩子们,这里面葬着爸爸的爷爷,爷爷的的爷爷、爷爷的父母———虽然很多你们素未谋面,这就是你们的“根”。
“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
冬去春来,草木萌生。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是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
我是谁?
你是人子(女),你是人父(母),你是人夫(妻),你是华夏血脉,你是人类赤子。
从哪来?静立坟前默然,你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
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
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
这就是融入血脉相连,就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这样的季节,总会牵动几许思念、几许哀愁。
生者寻根,叶落归根。
有人烟火处,必有血脉传承。
难怪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来到这世间,你安身立命,拥有自己的多种角色,就要勇敢承担相应的责任。
曾经轰动一时的一部电影《寻梦环游记》告诉了我们,让我知道了,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
第一次:是断气的那一刻,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死亡;
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葬入地下。
第三次:是这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这一刻将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要珍惜和父母子女的缘分,“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漂泊在外,记得常回家看看,
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传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种精神。
如果有条件了,即便人在天涯白发苍苍,也定要多回乡扫墓,回一次少一次!
实在没条件,心底亦可过清明,毕竟,装在心里胜过一切。
最后爸爸还燃一起挂鞭。大山深处,纸烟四起,鞭炮声在山谷里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