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升级-认清伪学习

刚刚听了吴博凡老师的博凡日知路,富兰克林不但是美国国父、作家还是科学家,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他从一个印刷厂的童工开始,虽然起点很低,但是他不同于其它的工人,当他看到报纸时,他想到的是我不能只是印刷这些字而要成为写字的人,于是就开始了自我学习之路,他是如何实现的呢?他会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仔细读,读一段时间抄下来一句话,读一段时间抄下来一句话,然后把这些记录的话打乱,过一段时间再重新排序,这样做就使他掌握了文章的结构,然后他开始复述文章,当他第一遍写完的时候,发现自己领会了文章的一小部分,使他产生了很强的挫败感,这样他就又开始仔细的阅读文章,在读文章的时候他发现了很多之前没有领会到的收获,就这样他会把这个过程重复几遍直到自己复述的内容与原文相差无几,他才会结束,通过这样的训练,仅仅一年时间富兰克林就从一个童工成长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的时候慢点可能更快。

回想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谓的学习也许只在时间的量上徘徊,并没有抓住时间的质,并没有真正的去思考问题,去体验由于自己学习的不足而造成的挫败感,而是选择逃避这种使我们重新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学习一门课程的时候,我喜欢看例题、看概念然后很快的把这本书过掉,并不会去总结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本质,心里总是觉得很着急,感觉时间有限快点结束这个过程,但是当我用到这里的知识的时候,发现自己理解的只是一知半解,并不能解决问题,然后再重复那段过程,有的时候会反复重复很多遍,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欲速则不达。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不喜欢做习题,因为我害怕自己做不对,也就是想保持自己在舒适区内,逃避对知识的及时反馈,练习是对思维过程的强化,是将这个过程转化为本能的过程。就因为不想离开舒适区、不想面对挫败感而逃避,这种学习效率是最低的,这也是我对自己的反思,也是给大家的借鉴。

所谓的一万小时理论,不是我们躺在床上拿着手机去一些自己喜欢的内容,当读到一点新发现就收藏到手机内,这就像是走马观花,唯一的收获就是手机的内存不够了,对你的认知没有任何改变。实践是最好的巩固,通过实践来实现自我迭代,远离舒适区去寻找挫败感,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重复一句话“慢点也许更快”。

这是我自己的一点感悟,写的不好,但我会不断努力,不想逃避这个总结和思考的过程,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富兰克林:从学徒到传奇 很久以前我读《富兰克林自传》的时候,有一个细节印象非常深,因为那个时候也在做自己的文学梦,...
    精益style阅读 1,493评论 0 0
  • 我跪卧在沙漠上, 将双手高高举起朝向天空, 渴望重新抓获童年的爱, 填补被时间拉长拉宽的空白。 细数周围,我不曾缺...
    云中君的风阅读 288评论 0 1
  • 详细咨询报课及代理请添加微信347336889 张晓芳 电话15314136699
    心想生自在人生公益课堂阅读 697评论 0 0
  • 半山坡 飘山歌 阿哥阿妹采菠萝 大大菠萝装进箩 箩箩菠萝运下河 阿妹采摘手儿巧 让它头上辩儿保留着 辫儿青青不用梳...
    珠江潮平阅读 324评论 20 27
  • 今天那儿也不想去,计划把第六册阅读读完,归还并重换两本故事书,去直映刘老师那儿拿优姿笔,下一部慢慢引导宝贝儿拿笔姿...
    东泽666阅读 12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