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省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要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紧扣“奋勇争先、再上台阶”目标要求,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善于作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三争”行动时代内涵
“三争”行动是省委立足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要部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深学争优是基础,要求我们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武装上走在前;敢为争先是关键,要求我们发扬斗争精神,在改革创新上勇争先;实干争效是根本,要求我们弘扬务实作风,在推动发展上见实效。
从实践看,“三争”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聚焦中心工作,推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某市开展“对标先进找差距”活动,组织干部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推动营商环境指标提升30%;某县实施“项目攻坚擂台赛”,半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超时序进度15个百分点。这些成效充分证明,“三争”行动是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有效抓手。
二、聚焦关键环节,推动“三争”行动走深走实
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必须找准着力点,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一是以深学夯基,提升争优本领。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会议首要议题。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围绕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前沿领域开展专题培训。某区创新“晨读夜学”机制,利用上班前、下班后时间组织学习研讨,有效解决工学矛盾。
二是以敢为破题,激发争先动能。建立改革创新容错清单,明确10类可容错情形,为干部卸下思想包袱。开展“揭榜挂帅”行动,鼓励干部认领攻坚任务。某开发区推行“赛马机制”,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量化排名,营造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三是以实干增效,彰显争效成果。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领导干部每月至少5天深入基层解决问题。建立重点工作“红黄蓝”预警机制,对滞后事项挂牌督办。某市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累计解决企业诉求1200余个,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
三、完善机制保障,确保“三争”行动常态长效
推动“三争”行动持续深化,需要健全制度机制,形成闭环管理。
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将“三争”行动开展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设置“争先创优”加分项。某县实行“三色管理”考评,对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绿色通行”,对一般的“黄色提醒”,对落后的“红色预警”,有效传导压力。
强化正向激励机制。开展“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对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某市设立“改革创新奖”,每年评选表彰10个典型案例,激励干部创新突破。
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开设“三争先锋”专栏,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某区制作“三争进行时”微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点击量超百万次,形成示范效应。
四、坚持效果导向,推动各项工作再上台阶
深化“三争”行动,最终要体现在发展成效上。要引导党员干部把“奋勇争先”的劲头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在经济建设主战场,要聚焦项目攻坚、产业转型等重点任务,推动主要经济指标争先进位。某工业园区开展“比学赶超”活动,推动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在民生改善第一线,要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某县开展“民生实事大比拼”,新建改建学校、医院等民生项目36个,群众满意度提升15个百分点。
在基层治理最前沿,要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治理效能。某街道推行“党建+网格”模式,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8%,获评全国先进。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以深化拓展“三争”行动为契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争”的意识、“抢”的劲头、“拼”的勇气,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